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息肉淫膚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目息肉淫膚,病名。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二十八:「息肉淫膚者,此由邪熱在臟,氣沖於目,熱氣切於血脈,蘊積不散,結而生息肉,在於白睛膚瞼之間,即謂之息肉淫膚也。」據《永樂大典》卷一萬一千四百一十二該條中引《諸病源候論》雲:「夫目生淫膚息肉,其根皆從目眥染漸而起。五臟六腑之精華,上注於目;目,宗脈之所聚,肝之外候也。肝藏血,十二經脈有起內眥、銳眥者,風熱乘於臟腑,臟腑生熱,熱氣熏肝,沖發於目,熱搏血結,故生淫膚息肉。割之傷經脈者,則令痛不止,血出不住,即須方藥除療之。」

本病自《世醫得效方》稱之為胬肉攀睛後,後世眼科亦多沿用,相當於今之翼狀胬肉。

目息肉淫膚,是由於肝經風熱,熱毒上攻所致。症狀為目內眥或白睛上有息肉狀贅生物,質地柔軟,色紅或淡紅,表面光滑,無痛癢,多數單發,偶可雙側發病。

治療宜清肝瀉火,涼血解毒。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。方中龍膽草、黃芩、梔子、澤瀉、木通、車前子清肝瀉火;生地黃、丹皮、赤芍、白茅根涼血解毒;甘草調和諸藥。

若息肉較大,可用小針刀或冷凍治療。

注意事項:

  1. 避免眼部受風、寒、熱、燥、濕等刺激。
  2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疲勞。
  3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手,避免用不潔的手揉眼睛。
  4. 定期到醫院進行眼部檢查,及時發現和治療眼部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