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目癢

證名,首見於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三,又稱「眼癢」。中醫認為,目癢多由風、火、濕、熱、血虛等因素所致,致使眼內癢澀不適,甚者癢如蟲行,奇癢難忍。此證可見於現代醫學所稱之沙眼、瞼緣炎、春季卡他性結膜炎等疾病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邪外襲:風性善行數變,易侵襲眼目,導致眼癢陣作,遇風加劇。
  2. 風熱上擾:風熱之邪客於目絡,常見眼癢灼熱,伴紅腫眵多。
  3. 濕熱蘊結:濕性黏滯,與熱相搏,纏繞眼瞼,症見眼癢黏膩,瞼緣潮紅糜爛。
  4. 血虛生風:肝血不足,目失所養,虛風內動,症見眼癢時作,乾澀昏花。

辨證論治

  1. 風邪偏盛

    • 主症:眼癢如蟲行,遇風加重,或伴輕微紅腫。
    • 治法:祛風散邪。
    • 方藥:驅風一字散加減(防風、荊芥、羌活、川芎等)。
  2. 風熱上攻

    • 主症:眼癢灼熱,白睛紅赤,眵多黏稠。
    • 治法:疏風清熱。
    • 方藥:銀翹散加減(金銀花、連翹、薄荷、牛蒡子等)。
  3. 濕熱蘊蒸

    • 主症:眼癢黏膩難解,瞼緣潮濕糜爛,或見黃色分泌物。
    • 治法:清熱除濕。
    • 方藥:除濕湯加減(黃連、黃芩、茯苓、陳皮等)。
  4. 血虛風動

    • 主症:眼癢時作,乾澀昏花,面色無華。
    • 治法:養血祛風。
    • 方藥:四物湯加荊芥穗、白蒺藜(當歸、白芍、熟地、川芎等)。

外治法

  1. 熏洗法:以《廣大重明湯》(龍膽草、防風、甘草等)煎水熏洗眼部,以清熱祛風止癢。
  2. 外塗法:眼藥精調冷開水外塗患處,適用於濕熱或風熱型目癢。

預後調護

若目癢因邪退正復而發,多屬氣血漸充、經絡疏通之象,可暫不治療,待其自癒。然臨床上常見風、濕、熱等邪氣夾雜為病,故須詳辨病機,靈活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