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目札
病證名,指眼瞼頻繁眨動之證候。《審視瑤函》載:「按目札者,肝有風也。風入於目,上下左右如風吹,不輕不重而不能任,故目連札也。」此證多因肝膽風熱或陰虛風動所致,臨床常見以下四類:
- 膽經風熱型
症見兩目頻眨,或眼瞼色赤,患兒常揉眉拭目。此因膽經風熱上擾,久則易成肝疳。治宜清肝膽風熱,可用《四味肥兒丸》加龍膽草,以瀉火疏風。 - 雀目眼札型
兼見夜間視物不清(雀目),多因肝血不足或腎陰虧虛,風熱內擾所致。宜養肝明目,可服《煮肝飲》以補肝血,兼配《四味肥兒丸》調理脾胃,助氣血生化。 - 發搐目札型
若伴肢體抽搐,屬肝膽風熱熾盛,引動肝風。治當清瀉肝膽,先用《柴胡清肝散》疏風泄熱,再以《六味地黃丸》滋腎水以涵肝木,使風熄搐止。 - 驚嚇目札型
因受驚嚇而致目札或搐搦者,乃驚則氣亂,肝熱內生。宜疏肝清熱,用《加味小柴胡湯》佐黃連以平肝鎮驚,並配合《六味地黃丸》滋養肝腎,標本兼顧。
病機探析
目札之證,總屬風動之象。肝開竅於目,風性善動,故肝風內擾則眼瞼瞤動。其因或由外感風熱客於肝膽,或由肝腎陰虛,水不涵木,虛風內動。治療當辨虛實:實者瀉肝膽風火,虛者滋腎養肝,使陰平陽秘,風熄札止。
古籍佐證
《證治準繩》亦提及:「小兒目札,由肝脾二經風熱所乘。」可見此證與肝脾功能失調相關,臨證需結合整體辨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