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目札,又稱目連札,是指眼瞼開合失常,時時眨動,不能自主的症狀。多見於小兒。

常見證候:

  • 肝經風熱目札:兩目連札,上下左右如風吹,不能自主。或伴發熱,或致風搐,舌苔薄白,質紅,脈細數。
  • 肝氣乘脾目札:兩眼瞼時時札動,面色發青,夜臥易驚,食少納呆,體倦乏力,舌苔白膩,脈濡細。
  • 肝虛血少目札:雙瞼連札不止,眼部澀癢,常以手揉眼,時輕時重。甚者入暮不能視物。舌淡紅,脈濡細。
  • 脾傷疳積目札:眼瞼頻頻札動,輕者眼如常人,重者輕度畏光流淚,癢澀時作,或灼熱疼痛,白睛紅赤,午後症情加重。或有潮熱,煩躁易怒。苔微黃,脈弦細。

鑒別分析:

  • 肝經風熱目札:多由風熱侵襲肝經,引動內風,循經上擾,故眼瞼筋肉上下左右如風吹,頻頻眨動,不能自主,甚則手足搐動。治宜疏風清熱,平肝定搐,方用瀉青丸,或柴胡清肝飲。如陰液已傷,應配合六味地黃丸。
  • 肝氣乘脾目札:本證與肝經風熱目札雖同為肝風引目而致,但肝經風熱目札,係外邪引動內風。而肝氣乘脾目札,則是肝氣過盛化風,脾土受侵,故見面色發青,夜臥易驚,神疲納呆。但不發熱,亦無抽搐,可以鑒別。治宜平肝健脾,方用五味異功散,加柴胡、白芍、生薑。如肝風較甚,去人參,加赤芍、蠍尾、鉤藤。
  • 肝虛血少目札:多由肝血虧損,血虛生風,眼瞼筋肉失於滋養,純屬虛證。症見雙瞼連札不止,兼感澀癢難忍。治宜補肝養血,方用養肝丸加減。亦可採用鮮新豬肝、羊肝煮食。
  • 脾傷疳積目札:多由飲食偏嗜,飢飽失節,脾胃傷損,釀成疳積,積久化熱,疳熱上衝眼目。故眼瞼頻頻眨動,羞明流淚,澀癢灼熱,白睛淡紅,午後潮熱。治宜健脾消疳,疏肝清熱,方用肥兒丸。

目札是小兒常見症。多與肝脾兩臟有關,但有虛實不同。如肝經風熱目札為熱盛動風的實證。肝虛血少目札為血虛不能榮養筋肉,濡潤目竅的虛候。肝氣乘脾目札,乃肝強脾弱,疳積傷脾目札,乃脾傷疳積,均屬因虛致實為患。臨床需加辨審。

《審視瑤函》: "按目札者,肝有風也。風入於目,上下左右如風吹,不輕不重而不能任,故目連札也。此恙有四:兩目連札,或色赤,或時拭眉,此膽經風熱,欲作肝疳也。(用四味肥兒丸加龍膽草而瘥);有雀目眼札,(服煮肝飲,兼四味肥兒丸,而目明不札也);有發搐目札,屬肝膽經風熱,(先用柴胡清肝散治,兼六味地黃丸補其腎而癒);受驚眼札或搐,(先用加味小柴胡湯,加蕪荑、黃連以清肝熱,兼六味地黃丸以滋腎生肝而痊)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