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虛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虛煩
病證名,首載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三,屬產後常見病證之一。此症多因產後氣血驟傷,臟腑虛弱,氣機鬱滯,虛火上擾所致。氣血虧虛則臟腑失養,陰陽失衡,虛熱內生,上擾心神,故發為虛煩。
病因病機
產時失血過多,氣隨血脫,致氣血兩虛;或產後情志不暢,肝氣鬱結,氣鬱化火;亦有因陰血不足,陰不制陽,虛熱內擾而發。其病位主要涉及心、肝、脾三臟,以心火亢盛、肝鬱化火或脾虛氣滯為常見病機。
臨床表現
主症為煩熱少氣,神疲倦怠,胸膈痞滿,甚則夜寐不安,虛煩不得眠。若兼見躁動不安、口乾咽燥者,多屬陰虛火旺;若伴胸脅脹悶、善太息,則為肝鬱化火之象。
治法方藥
- 清熱除煩:適用於氣陰兩虛、虛熱內擾者,方選《淡竹葉湯》加人參,以淡竹葉清心除煩,人參益氣生津,共奏養陰清熱之效。
- 養血安神:若血虛煩躁明顯,可予《當歸補血湯》加味,以黃芪補氣生血,當歸養血和營,酌加酸棗仁、柏子仁以寧心安神。
- 疏肝解鬱:兼肝氣鬱結者,可配合《逍遙散》加減,疏肝健脾,調和氣血。
辨證要點
需區分虛實:實煩多見於產後外感或痰熱內擾,症見煩渴、苔黃膩;虛煩則以神疲、脈細數為特徵。治療上以調補氣血為主,佐以清熱或疏肝,慎用苦寒攻伐之品,以免更傷正氣。
此症與現代醫學「產後抑鬱」、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」部分表現相似,然中醫辨證強調氣血陰陽之調和,臨床須細審病機,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