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目直
證名,指雙眼定睛直視,無法自然轉動之症。《小兒藥證直訣》記載:「熱入於目,牽其筋脈,兩眥俱緊,不能轉視,故目直也。」此症多因外感風熱侵襲目絡,或肝風內動,牽引目系所致,常見於小兒急驚風、癲癇發作等病症。
病因病機
- 風熱襲絡:外感風熱之邪,循經上擾目竅,導致目絡拘急,氣血運行不暢,因而目睛直視。
- 肝風內動:肝主筋,開竅於目。若肝陽亢盛,化風上擾,或熱極生風,皆可牽動目系,使雙目直視。
- 痰熱蒙竅:痰濁與熱邪互結,上蒙清竅,阻滯目絡,亦可引發此症。
臨床表現
患者雙目直視不瞬,眼球轉動困難,常伴隨高熱、煩躁、抽搐等症。若因肝風所致,多見肢體強直、角弓反張;若因風熱,則兼有目赤腫痛、頭痛等表證。
辨證論治
-
肝熱熾盛
- 主證:目直、面赤、高熱、煩渴,甚則神昏抽搐。
- 治法:清肝瀉熱。
- 方藥:瀉青丸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),方中龍膽草、梔子清肝火,大黃瀉熱通腑,羌活、防風散風邪。
-
肝風內動
- 主證:目直、肢體抽搐、頸項強直。
- 治法:平肝熄風。
- 方藥:羚角鈎藤湯(《通俗傷寒論》)加減,以羚羊角、鈎藤涼肝熄風,配合菊花、桑葉清肝明目。
-
風熱襲絡
- 主證:目直、畏光流淚、頭痛發熱。
- 治法:疏風清熱。
- 方藥:銀翹散合桑菊飲加減,重用薄荷、蟬蛻疏風通絡。
相關典籍與理論
《靈樞·大惑論》提及「目者,五臟六腑之精也」,說明目疾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。而《小兒藥證直訣》進一步闡述目直與肝風、熱邪的關係,強調「熱極生風」的病機演變。此外,《證治準繩》亦記載:「小兒驚風目直,責之肝熱生風」,呼應此證的治療方向。
此症多屬急證,臨床須辨明病因,區分風、熱、痰等邪氣偏盛,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