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中不了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目中不了了
目中不了了為中醫證名,指目視物不清、視覺昏蒙之症。此證多因陽明腑熱熾盛,耗傷陰液,致使五臟六腑之精不能上濡於目而成。《傷寒論·辨陽明病脈證並治》云:「傷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無表裡證,大便難,身微熱者,此為實也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」明確指出此證與陽明腑實密切相關,需以峻下熱結為治則。
病因病機
- 陽明熱結,津液耗竭:
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,邪熱入裡化燥,與腸中糟粕相結,形成腑實。熱盛灼津,陰液虧耗,五臟六腑之精氣失於濡養,不能上注於目,故見目視昏蒙、睛光不和。如《傷寒溯源集》所言:「邪熱內灼,津液枯燥,則精神不得上注於目。」 - 三焦氣化失司:
若熱邪壅滯中焦,氣機升降失常,水穀精微不得輸布,清陽不升,濁陰不降,亦可導致目失所養,加重「目中不了了」之症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視物模糊不清,目睛轉動遲滯(睛不和)。
- 兼症:大便硬結難解、身微熱、口渴、舌紅苔黃燥、脈沉實有力。
- 病勢:多見於外感熱病中期,邪熱內傳陽明之裡實階段。
治法與方藥
此證屬「急下存陰」之範疇,當瀉熱通腑以救陰液,首選大承氣湯(大黃、芒硝、厚朴、枳實)。方中:
- 大黃、芒硝瀉熱攻下,軟堅潤燥;
- 厚朴、枳實行氣破結,助通腑之力。
腑氣得通,熱結得瀉,津液自復,則目睛得養而視覺漸清。
相關理論延伸
- 五輪學說:
中醫認為目與五臟相應,瞳仁屬腎,黑睛屬肝,白睛屬肺,目眥屬心,眼瞼屬脾。若陽明熱盛,劫奪少陰真陰(腎精),可致瞳神失養;若肝陰受灼,筋脈失濡,則睛光不和。 - 與「視瞻昏渺」鑑別:
「視瞻昏渺」多因肝腎陰虛或氣血不足,病程較緩,虛證為主;而「目中不了了」屬陽明實熱證,病勢急驟,以燥熱內結為標。
此證體現中醫「腑病及臟」「下病上取」之辨證思路,臨床需緊扣「熱、實、燥、結」之病機,方能準確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