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中常早晨昏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目中常早晨昏
病證名,亦稱「目晨昏」,指患者於清晨時分出現目視昏蒙之症狀。此證多因頭風攻衝於上,頭為諸陽之會,而目為太陽經所主,肝臟屬陽,其氣旺盛,故風邪易隨陽氣上擾,侵襲頭目,導致晨起視物不清。本證首載於葆光道人《眼科龍木集》,屬頭風目疾範疇。
病因病機
- 風邪上擾:風為陽邪,易襲陽位,清晨陽氣初升,風邪趁勢上攻頭目,阻滯清竅。
- 肝陽偏旺:肝開竅於目,肝氣升發過亢,與外風相合,循經上衝,致目絡失和。
- 太陽經氣不利: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,風邪客於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故晨起目昏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晨起視物模糊,如霧遮睛,片刻後或可緩解。
- 兼症:或伴頭痛、身熱、鼻塞,嚴重者頭痛劇烈,惡風畏光。
治法與方藥
- 祛風明目:以疏散頭目風邪為主,選用《局方》芎菊散(川芎、菊花、防風、羌活等),疏風清利頭目。
- 清熱瀉火:若兼陽明胃熱,可加石膏、黃芩,如石膏散加減,以清泄風熱。
- 平肝潛陽:肝陽上亢明顯者,可佐以鉤藤、石決明,鎮肝息風。
相關理論延伸
- 《靈樞·大惑論》云:「目者,五臟六腑之精也。」提示目疾與臟腑氣血盛衰相關。
- 此證與「肝虛目昏」有別,後者多見午後加重,伴腰膝酸軟,治宜滋補肝腎。
本證注重風邪與肝陽之互動,治療需標本兼顧,外疏風邪,內調氣機,以復目竅清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