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心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心風
定義與病因
產後心風為中醫婦科病名,首見於《盤珠集胎產證治》,指產後婦女因氣血虧虛,心氣不足,復感風邪,導致心神失養、驚悸不寧之證。其病機核心在於「血虛受風」,因分娩時耗氣傷血,心失所養,風邪乘虛內擾,致使心神不穩,發為驚惕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心神恍惚、驚悸怔忡,甚則目睛不轉(眼神呆滯),伴隨睡眠不安、多夢易醒。
- 脈象與舌象:脈多動而弱(脈數卻無力),舌質淡白,苔薄或少苔,反映氣血兩虛之象。
- 兼症:或見頭暈乏力、面色蒼白,乃血虛不榮之徵;若風邪夾痰,可現胸悶氣短、煩躁不安。
辨證要點
- 虛實夾雜:本虛標實為其特點,虛在氣血不足,實在風邪擾動。
- 與癲狂鑑別:不同於精神失常之癲狂證,產後心風以驚悸為主,無譫妄躁動之象。
治法與方藥
- 治則:以大補氣血為本,佐以安神定志,切忌單純祛風,恐更傷正氣。
- 代表方劑:
- 歸脾湯加減:黃耆、人參補氣,當歸、龍眼肉養血,酸棗仁、遠志安神,佐防風、鉤藤輕疏風邪。
- 養心湯(《證治準繩》):人參、麥冬益氣養陰,柏子仁、茯神寧心,配合少量川芎活血通絡。
- 隨證加減:
- 若陰虛火旺,加生地、玄參滋陰降火;
- 兼痰濕者,酌加半夏、陳皮化痰和胃。
古籍佐證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產後血虛,心氣弱,易為邪乘。」強調產後調攝不當,風邪易襲虛位;《醫宗金鑑》亦載:「心虛則神怯,風入則悸動。」呼應此證虛中夾風之病機。
現代中醫闡釋
當代中醫認為,此證與產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相關,氣血不足影響心主神明之功,治療上重視「補虛固表」,結合心理調適,以恢復心神統攝之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