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麻疹喘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麻疹喘急
定義
麻疹喘急為中醫病證名,指麻疹病程中因麻毒壅盛,內攻於肺,導致肺氣宣降失常,臨床以呼吸急促、胸悶氣逆為主要表現。此證多見於麻疹初起未透或疹出後毒邪內陷,屬麻毒陷肺之重症。
病因病機
- 麻毒鬱表:麻疹初發,邪氣鬱於肌表,未能及時透發,肺衛失宣,氣機壅滯,發為喘急。
- 毒熱熾盛:麻毒化熱內傳,灼傷肺絡,肺失清肅,氣逆而喘。
- 正虛邪陷:若患者正氣不足,或調護失當,麻毒內陷於肺,與痰熱互結,阻塞氣道,加重喘促。
辨證分型與治法
-
表實鬱毒證
- 症狀:麻疹初起,疹點未透,無汗,呼吸急促,咳嗽聲重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- 治法:辛涼透表,宣肺平喘。
- 方藥:麻杏石甘湯(《傷寒論》)。
- 組成:麻黃、杏仁、石膏、甘草。
- 方義:麻黃宣肺開表,石膏清泄肺熱,杏仁降氣平喘,甘草調和諸藥。
-
毒熱壅肺證
- 症狀:疹出後胸滿喘急,咳嗽痰黃,高熱煩渴,舌紅絳苔黃膩,脈洪數。
- 治法:清熱解毒,瀉肺平喘。
- 方藥:清氣化毒飲(《醫宗金鑒》)。
- 組成:前胡、桔梗、栝樓仁、連翹、桑白皮、杏仁、黃芩、黃連、玄參、生甘草、麥冬。
- 方義:前胡、桔梗宣肺化痰;黃芩、黃連清熱解毒;桑白皮、杏仁瀉肺平喘;玄參、麥冬養陰生津;栝樓仁潤肺化痰。
相關概念辨析
- 麻毒陷肺:為麻疹喘急之重證,指麻毒深陷於肺,耗氣傷陰,可兼見痰鳴氣促、鼻煽唇紺,甚則神昏。治宜清熱解毒、開肺化痰,必要時配合羚角鉤藤湯等涼肝息風之劑。
古籍參考
- 《醫宗金鑒·痘疹心法要訣》強調麻疹喘急分階段論治,初起表實者宣透,疹出毒盛者清解,體現中醫「隨證治之」原則。
- 《麻科活人全書》指出:「麻疹喘急,多因毒火刑金」,主張清金降火為要。
補充說明
麻疹喘急與西醫「麻疹併發肺炎」有相似之處,但中醫更重視辨證與整體調節,如毒熱盛者兼用紫雪丹清熱開竅,陰傷者加沙參、天花粉養陰潤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