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麻疹喉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麻疹喉痛
麻疹喉痛為中醫病證名,指麻疹病程中因熱毒熾盛,上攻咽喉所致的證候。其特徵為咽喉腫痛,輕者吞咽不利,重者湯水難下,甚則呼吸受阻,多見於麻疹初發期或疹後餘毒未清階段。
病因病機
- 表邪郁遏:麻疹初起,風熱外邪束表,麻毒不得透發,鬱而化火,上灼咽喉。
- 里熱熾盛:麻疹透發不暢,或疹後調護失當,餘毒內蘊,肺胃熱熾,循經上炎,結於咽喉。
- 陰虛火旺:疹後津液耗傷,陰虛內熱,虛火上擾,咽喉失養而腫痛。
臨床表現
- 輕症:咽喉紅腫疼痛,吞咽微礙,伴發熱、咳嗽、麻疹隱現。
- 重症:咽喉劇痛,湯水難入,甚則潰爛化膿,聲音嘶啞,高熱煩渴,疹色紫暗。
辨證論治
-
表郁熱結
- 證候:麻疹初起,咽喉腫痛,伴惡寒發熱,疹點隱約不暢,舌紅苔薄黃。
- 治法:清解透邪,利咽解毒。
- 方藥:玄參升麻湯(玄參、升麻、甘草)加減,佐以牛蒡子、薄荷疏風透疹。
-
里熱熾盛
- 證候:咽喉焮紅劇痛,潰爛化膿,高熱口渴,疹密色紫,便秘尿赤,舌絳苔黃。
- 治法:瀉火解毒,涼血利咽。
- 方藥:涼膈消毒飲(連翹、黃芩、梔子、薄荷、芒硝)合普濟消毒飲加減,重用黃連、石膏清泄肺胃。
-
陰虛餘熱
- 證候:疹後咽喉乾痛,低熱不退,口乾舌燥,舌紅少苔。
- 治法:滋陰清熱,潤喉利咽。
- 方藥:養陰清肺湯(生地、麥冬、玄參、丹皮)加減,佐以桔梗、甘草緩急止痛。
外治法
- 吹喉:選用冰硼散或錫類散吹敷患處,清熱消腫。
- 含漱:以銀花甘草湯煎汁含漱,解毒止痛。
麻疹喉痛屬麻毒上攻之重症,辨證需分表里虛實,早期透邪為要,後期注重清解餘毒,兼顧護陰,以防熱毒內陷,變生他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