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蜜煎導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蜜煎導法

蜜煎導法為中醫外治導便法之一,屬「導法」範疇,源自張仲景《傷寒論·陽明病篇》,記載於「陽明病,自汗出,若發汗,小便自利者,此為津液內竭,雖鞕不可攻之,當須自欲大便,宜蜜煎導而通之」。其法以蜂蜜為主要材料,通過熬煉成栓,潤滑腸道,促使燥糞排出,適用於津虧腸燥之虛性便秘。

製法與原理

  1. 選材:取純淨蜂蜜,以質地稠厚、色澤透亮者為佳。蜂蜜性味甘平,歸肺、脾、大腸經,具潤燥滑腸、補中益氣之效。
  2. 熬煎:將蜂蜜置於銅鍋或陶瓷鍋中,文火緩煎,去除水分,使其濃縮至黏稠如飴糖狀,色澤轉深,並以筷子挑起成絲為度。此過程稱為「煉蜜」,可增強其黏滯性與潤滑作用。
  3. 成形:趁熱將煉蜜搓捻成錐形栓劑,長約二寸(約6公分),粗細如小指,頭端圓鈍,便於納入肛門。

適用證候

蜜煎導法主要針對「津枯腸燥」型便秘,其病機為:

  • 陰液虧虛:常見於熱病後期、久病體弱、年老氣血不足,或產後失血,導致腸道失潤,傳導無力。
  • 虛性便秘:大便乾結如栗,排便艱澀,然患者氣虛陽弱,不宜用苦寒攻下藥(如大黃、芒硝),恐傷正氣。

作用機制

  1. 局部潤導:蜜栓納入肛門後,藉體溫融化,直接潤澤直腸黏膜,軟化糞塊,刺激腸壁蠕動。
  2. 引津下行:蜂蜜甘潤之性,能誘導體內津液輸布至腸道,符合中醫「增水行舟」之治則。
  3. 避開攻伐:不經口服,避免苦寒瀉下藥耗傷脾胃,尤適宜體虛不耐攻下者。

與其他導法之區別

  • 豬膽汁導法:適用於熱結更甚者,以豬膽汁混合醋灌腸,性偏寒涼,清熱通便力強。
  • 土瓜根導法:今少用,取土瓜根汁潤腸,兼有活血之效。
    蜜煎導法則以溫潤見長,無寒涼之弊,更契合「保胃氣、存津液」的中醫治療思想。

此法治療便秘,體現中醫「因勢利導」的智慧,結合藥性與外治技巧,成為虛秘之經典療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