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小便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產後小便數

產後小便數,乃婦人分娩後常見之病證,指產後小便頻繁,甚則難以自控。《諸病源候論·卷四十四》云:「產後小便數候:胞內宿有冷。因產氣虛而冷發動,冷氣入胞,虛弱不能制其小便,故令數。」此病多因產後氣血虧虛,臟腑失調,或外邪乘虛而入,致使膀胱氣化失常,小便頻數不止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氣虛不攝:產時耗氣傷血,中氣下陷,膀胱失約,故小便頻數而色清長,伴有神疲乏力、面色少華等症。
  2. 腎陽虛寒:素體腎陽不足,產後更虛,寒氣內侵膀胱,氣化不利,症見小便頻數而短少,少腹冷痛,喜溫畏寒。
  3. 虛熱下移:產後陰血虧虛,虛熱内生,下移膀胱,灼傷津液,則小便頻數而澀痛,兼見口乾咽燥、舌紅少苔等陰虛之象。
  4. 膀胱損傷:產程不順,或助產不慎,損傷膀胱,致氣化失司,小便淋瀝難禁,此類情況多需結合外治之法。

辨證論治

  1. 氣虛不攝

    • 證候:小便頻數,量多色清,伴氣短懶言,倦怠乏力,舌淡苔白,脈緩弱。
    • 治法:補益中氣,固脬止遺。
    • 方藥:補中益氣湯合桑螵蛸散加減,重用黃芪、人參以升舉中氣,佐以桑螵蛸、益智仁固澀止遺。
  2. 腎陽虛寒

    • 證候:小便頻數短少,少腹冷痛,腰膝酸軟,畏寒肢冷,舌淡苔白,脈沉遲。
    • 治法:溫腎助陽,化氣行水。
    • 方藥:桂附八味丸(金匱腎氣丸)加減,以附子、肉桂溫補命門,配茯苓、澤瀉利水滲濕。
  3. 虛熱下移

    • 證候:小便頻數澀痛,量少色黃,午後潮熱,心煩口渴,舌紅少津,脈細數。
    • 治法:滋陰清熱,通調水道。
    • 方藥:六味地黃丸加知母、黃柏,或配合導赤散以清心火、利小便。
  4. 膀胱損傷

    • 證候:小便淋瀝不盡,或夾血絲,少腹脹痛,脈弦澀。
    • 治法:修復損傷,調和氣血。
    • 方藥:若輕度損傷,可用當歸芍藥散加減以活血利水;若損傷較重,則需結合外科修補。

其他療法

  • 針灸:取關元、氣海、中極、三陰交等穴,以補法為主,溫灸更宜於腎陽虛寒者。
  • 食療:氣虛者可服黃芪燉雞;腎虛者宜用核桃仁粥;陰虛者適合百合蓮子羹。

此病雖多屬虛證,然臨床須細辨寒熱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,恢復膀胱氣化之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