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小便不通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產後小便不通是指產後出現小便不通的症狀。在歷代醫籍中有許多相關記載。其中,《諸病源候論》專門討論了"產後小便不通"和"產後大小便不通"的症候。《張氏醫通》、《女科經綸》、《沈氏女科輯要箋正》等醫書則對"產後小便不通"的診斷和治療進行了詳細描述。而《證治準繩》、《濟陰綱目》則將"產後大小便不通"的診斷和治療合併起來。

產後小便不通的常見症狀包括:

氣虛產後小便不通:產後小便不通,小腹脹急,精神萎靡,說話無力,舌苔薄白,脈正常或脈弱。

腎虛產後小便不通:產後小便不通,小腹脹滿,腰部酸脹,坐臥不寧,面色暗沉,舌苔白或淡紅,脈慢。

氣滯產後小便不通:產後小便不通,小腹脹痛,情緒低沉,或胸腹煩滿,舌苔薄白,脈弦細。

氣虛產後小便不通和腎虛產後小便不通的鑒別分析:

氣虛產後小便不通通常是由於體質較弱,產時失血過多,氣隨血耗,導致脾肺氣虛,無法調節水道,使膀胱無法正常運作;而腎虛產後小便不通則可能是由於產時損傷了腎氣,或者基本體質就腎氣虧損,使膀胱的氣化功能受阻。

氣虛產後小便不通的常見症狀包括小腹脹滿,言語無力,氣短,精神疲乏,面色蒼白等;而腎虛產後小便不通的常見症狀包括少腹脹急,腰部酸脹,面色暗沉,脈慢等。

氣滯產後小便不通的臨床特點是:有精神刺激史,可能出現精神抑鬱,煩躁易怒,脅肋脹痛,少腹脹痛,舌苔薄白,脈弦細等症狀。

治療方法:

氣虛產後小便不通的治療方法是補氣健脾,宣肺行水。可以使用補氣通脬飲加上桔梗和杏仁,或者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肉桂和通草。

腎虛產後小便不通的治療方法是溫陽補腎,暖脬通尿。可以使用加味腎氣丸,或者加上益母草和當歸。

氣滯產後小便不通的治療方法是疏肝理氣,通利小便。可以使用木通散加上烏藥和益母草,對於體弱者,可以使用逍遙散加上煨薑、薄荷,再加上烏藥、枳殼、車前子和益母草。

古籍原文:

《女科經綸.產後證下》引產孕集曰:"產後小便不通,腹脹如鼓,悶亂不醒,緣未產前內積冷氣,致產時尿胞運動,用鹽於臍中填平,用蔥白搗一指厚,安鹽上,以其炷餅上灸之,覺熱氣入腹內,即時便通,神驗。"

《顧膺陀婦科集.產後類》"產後小便不通,多因胎前感受寒氣,致產後尿胞運動不順,小便不通,腹脹如鼓,悶亂不醒,治療方法,因氣虛不能運化者,宜加味四君子湯,惡露不利,小便難而大便泄者,宜用五苓散倍肉桂加上桃仁,二便都祕結,惡露不行者,宜先通惡露,使用四烏湯加蓬莪和山楂。因氣閉不通者,用炒鹽加麝香數釐,填入臍中,外用蔥白十餘根,捆成一束,切成半指厚,放在臍上,然後艾灸,覺得腹部熱氣難以忍受時,即停止,小便便會通暢,但這種方法不適用於氣虛源涸和熱結膀胱的情況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