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爛喉沙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爛喉沙風
爛喉沙風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首見於《喉科心法》,其描述為:「爛喉沙風,生於關內,不分左右,滿喉皆爛,兼發斑痧者是。」此病多因傷寒或溫病後期,餘毒未清,或脾經積熱上炎,燔灼肺經,致使咽喉腐爛,並伴隨皮膚斑痧之症。
病因病機
- 餘毒未清:傷寒或溫病後期,邪熱未盡,滯留肺胃,上攻咽喉,導致局部血肉腐敗。
- 脾經積熱:脾失健運,濕熱內蘊,循經上炎,與肺火相搏,發為喉爛。
- 斑痧外發:熱毒熾盛,內不得泄,外透肌表,故見皮膚紅疹或瘀斑,此為邪熱外透之象。
臨床表現
- 咽喉症狀:喉關內側廣泛潰爛,色紅或紫,疼痛劇烈,吞嚥困難,甚則腐肉阻塞氣道。
- 全身症狀:高熱煩渴,口臭,舌紅苔黃膩,脈洪數或滑數。
- 兼見斑痧:皮膚出現紅疹或紫斑,多分布於胸腹、四肢,此為熱毒外發之徵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清解餘毒、涼血透痧為主,兼顧養陰潤燥。
- 初期熱毒壅盛:選用銀翹散加減,重用連翹、金銀花、板藍根以清熱解毒;若斑痧明顯,可加紫草、丹皮涼血透疹。
- 後期陰傷腐爛:改用養陰清肺湯,佐以玄參、麥冬滋陰生津,赤芍、生地涼血活血。若腐爛甚者,可配合外吹錫類散或冰硼散以祛腐生肌。
辨證要點
- 熱毒熾盛:喉爛伴高熱、斑色鮮紅,宜清熱解毒為主。
- 陰虛火旺:喉爛日久,低熱乾咳,舌紅少苔,宜養陰清肺為先。
- 濕熱夾雜:喉爛黏膩,苔黃厚,可加滑石、黃芩化濕泄熱。
此病屬喉科重症,古籍強調「滿喉皆爛」為其特徵,治療需緊扣熱毒與陰傷之病機轉化,方能奏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