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爛喉癬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爛喉癬
病名與病因
爛喉癬為中醫喉科病症之一,屬「喉癬」範疇,多因「棉花瘡毒」(即楊梅瘡,相當於現代醫學之梅毒)餘毒未清,蘊結咽喉所致。其病機為毒熱內熾,上攻咽喉,灼傷血肉,導致局部潰爛腐敗。此症與現代醫學所述「咽部梅毒」、「喉部梅毒」相似,屬梅毒後期黏膜病變表現。
臨床表現
患者咽喉部位可見潰瘍或腐爛,表面或有灰白色腐膜覆蓋,周圍黏膜紅腫,疼痛劇烈,吞嚥困難,甚則聲音嘶啞。若毒邪深重,可伴隨身熱、煩渴、舌質紅絳、脈數等熱入營血之象;若久病耗氣,則見體虛乏力、面色萎黃等脾虛證候。
病機分析
中醫認為,本病以「熱毒壅盛」為標,「氣陰兩傷」為本。棉花瘡毒屬穢濁之邪,其性黏滯,易耗傷氣血,若治療未盡,毒邪潛伏,循經上擾咽喉,化火成瘀,腐蝕肌膜而成爛喉癬。
治法與方藥
- 清熱涼血解毒:針對熱毒熾盛,選用「清營湯」加減,以犀角(現多以水牛角代)、生地、玄參等清營透熱、涼血解毒。
- 益氣健脾托毒:若見脾虛氣弱,合「補中益氣湯」加減,以黃耆、黨參、白朮等補益中氣,助正氣托毒外出。
- 隨證加減:
- 咽喉腫痛甚者,加牛蒡子、桔梗、連翹以利咽散結。
- 腐爛嚴重者,加馬勃、白及以斂瘡生肌。
- 陰虛火旺者,酌加知母、麥冬滋陰降火。
古籍考證
《瘍醫大全》提及:「喉癬由楊梅結毒,纏綿不愈,咽喉潰爛者,當從毒論治。」清代《醫宗金鑒》亦載此症屬「結毒喉風」,強調需解毒與扶正並行。
與現代醫學關聯
此病對應於三期梅毒之咽喉病變,特徵為黏膜樹膠腫性潰瘍。中醫從「毒瘀互結」論治,結合清熱、化瘀、補虛之法,體現「標本兼顧」之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