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爛眶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爛眶

爛眶,又稱爛眶眼目眶歲久赤爛,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首見於《異授眼科》。此症以眼瞼邊緣長期紅腫、潰爛、滲液為主要特徵,多因風熱濕邪蘊結,或脾虛濕盛,久而化熱,上攻目眶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熱濕邪侵襲:外感風熱濕邪,客於眼瞼,導致局部氣血壅滯,濕熱蒸灼,遂發赤爛。
  2. 脾胃濕熱上擾:飲食不節,過食辛辣厚味,損傷脾胃,濕熱內生,循經上犯目眶,引發潰爛。
  3. 肝膽鬱熱:情志失調,肝氣鬱結,久而化火,兼挾濕邪,燔灼眼瞼邊緣,形成赤爛。
  4. 氣血虧虛:久病體弱,氣血不足,眼瞼失養,復感外邪,纏綿難愈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眼瞼邊緣紅腫、潰爛,時有黃白色分泌物附着。
  • 患處瘙癢疼痛,甚則睫毛脫落,瞼緣變形。
  • 病程遷延,反覆發作,遇風熱或勞累後加重。

中醫辨證分型

  1. 風熱偏盛:眼瞼紅腫灼熱,分泌物黏稠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  2. 濕熱壅滯:瞼緣糜爛滲液,痂皮厚結,兼見口苦黏膩,苔黃膩,脈滑數。
  3. 脾虛濕困:病情纏綿,瞼緣微紅,潰爛反覆,伴食少便溏,舌淡胖有齒痕,脈濡弱。

治療原則

  • 風熱偏盛:疏風清熱,方選銀翹散加減。
  • 濕熱壅滯:清熱化濕,常用除濕湯黃連解毒湯
  • 脾虛濕困:健脾滲濕,以參苓白朮散為主方。
  • 外治可配合中藥熏洗(如黃柏、苦參、白鮮皮煎湯),或局部塗抹黃連膏以清熱解毒。

此症與西醫之「瞼緣炎」相似,然中醫強調內外兼治,需結合整體辨證,調理臟腑功能,方能根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