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勞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勞風
勞風為中醫病名,首見於《素問·評熱病論》,其病位主要在肺下,與外感風邪、內傷勞倦相關。臨床表現以頭項強直、視物昏矇、咳吐黏痰、惡風寒戰為特徵,屬外感兼內傷之證。
病因病機
勞風之成因,多因過勞耗氣,肺衛不固,復感風邪,邪氣內陷於肺下(肺之深部)。肺主氣司呼吸,開竅於鼻,外合皮毛,風邪襲肺則肺氣壅滯,宣降失常,故見咳嗽、痰黏如涕;風性開泄,衛陽被遏,故惡風寒戰;足太陽膀胱經循行項背,風邪客於經脈,經氣不利,則頭項強直;目為肝竅,然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,肺氣壅滯影響清陽上榮,故視物昏矇(冥視)。
證候分析
- 強上冥視:
- 「強上」指頭項強直不舒,屬太陽經氣不利;「冥視」即視物不清,因肺氣鬱閉,清陽不升,目失所養。
- 唾出若涕:
- 肺失宣降,津液停聚成痰,咳吐之痰黏稠如涕,此為肺熱煉津或寒凝成飲之象。
- 惡風振寒:
- 風邪外襲,衛陽被鬱,腠理不固,故見惡風寒戰,類似表證,但病位較深。
治法與方藥
勞風病機關鍵在「風邪鬱肺,氣機壅滯」,治療當以 宣肺疏風、化痰通絡 為主:
- 宣肺解表:若偏風寒,可選 麻黃附子細辛湯 溫散風寒;若風熱明顯,可用 桑菊飲 加減。
- 化痰通絡:痰黏難咯者,配伍 貝母、瓜蔞仁 化痰;項強者加 葛根、桂枝 舒筋通陽。
- 扶正祛邪:若兼氣虛,可佐 黃耆、白朮 益氣固表,標本兼顧。
相關鑑別
勞風需與 傷寒表證、肺癰 等區別:
- 傷寒表證以全身酸痛、脈浮緊為主,少見痰黏及冥視;
- 肺癰則見咳唾膿血、胸痛,病位更深,屬熱毒壅肺。
古籍延伸
《類經》註解勞風:「勞倦傷風,病在肺下,氣道不利。」提示此病與勞累相關,非單純外感。後世醫家如張景岳亦強調「勞風咳」為勞風之變證,痰鬱日久可化熱,需防耗氣傷陰。
勞風一病,體現中醫「外內合邪」之特點,臨證需辨風邪性質與正氣虛實,方能切中病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