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勞風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勞風咳
病證名
勞風咳,又稱「勞風」或「風咳」,屬中醫咳嗽證型之一,多因勞力過度,復感風邪,肺氣受損所致。此證首見於《儒門事親·卷三》,記載其特徵為咳出青黃稠涕,狀如膿膿,痰液黏稠成塊,形如彈丸。此乃風邪鬱肺化熱,煉液成痰之象,屬風咳範疇。
病因病機
勞力傷氣,衛外不固,風邪乘虛襲肺,肺失宣降,氣逆而咳。若風邪久鬱,化熱灼津,則痰液黏稠,色青黃;痰熱膠結,故成形如彈丸之膿涕。病位在肺,涉及氣分與津液代謝,屬本虛標實之證——正氣先傷為本,風痰熱鬱為標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咳嗽頻作,痰出青黃黏稠,狀如膿球,或帶腥氣。
- 兼症:或見胸悶氣促、咽乾口苦,甚則微發熱惡風,舌紅苔薄黃,脈浮滑或弦數。
治法與方藥
-
痰熱偏盛
- 主方:桂苓五味甘草湯加姜汁、竹瀝。
- 桂枝通陽化氣,茯苓健脾滲濕,五味子斂肺止咳,甘草調和諸藥;佐姜汁溫化痰飲,竹瀝清熱豁痰,共奏化痰通絡之效。
- 痰逆勢急:選桂枝二越婢一湯(解表清裏)或小青龍湯加石膏(外散風寒,內清鬱熱),以平沖降逆,化痰止咳。
- 主方:桂苓五味甘草湯加姜汁、竹瀝。
-
氣陰兩虛
- 主方:炙甘草湯(復脈湯)。
- 生地、麥冬滋陰潤肺,人參、甘草補益肺氣,阿膠、麻仁養血潤燥,佐桂枝、生薑溫通陽氣,適用於稟賦不足、氣陰耗傷者。
- 主方:炙甘草湯(復脈湯)。
鑒別要點
- 與一般風咳區別:勞風咳痰質更稠厚,形如彈丸,且具勞力傷氣病史。
- 與肺癰(肺膿瘍)鑒別:雖痰似膿,但無高熱胸痛,病勢較輕。
古籍佐證
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勞則氣耗」,提示勞力傷氣為發病基礎;《金匱要略》論痰飲「咳逆倚息,短氣不得臥」,與勞風咳痰阻氣逆之機相類,可互參。
此證以調氣化痰為要,兼顧扶正祛邪,臨證須辨痰熱與虛實之偏重,靈活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