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勞黃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勞黃
病證概述
勞黃為中醫黃病二十八候之一,屬黃疸範疇,其病機主要與脾臟中風、瘀熱相搏有關。此證特徵為身體發黃,並伴隨一系列虛勞症狀,故稱「勞黃」。
病因病機
勞黃之成因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,認為「脾臟中風,風與瘀熱相搏」所致。風邪侵襲脾臟,與內在瘀熱互結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濕熱鬱蒸,發為黃疸。脾主四肢,風熱相搏,故見四肢煩疼、手足中熱;瘀熱內擾,則額上發黑、微汗出;膀胱氣化不利,故見小便自利而急迫。
《太平聖惠方》進一步補充,勞黃患者多因久病體虛,或勞倦過度,導致正氣虧損,邪氣內蘊。其病位雖在脾,然日久可波及肝腎,形成虛實夾雜之證。
臨床表現
勞黃之典型症狀如下:
- 黃疸表現:身體、目睛發黃,色澤晦暗。
- 虛勞症狀:四肢無力,骨節煩疼,漸覺羸瘦,寒熱不定。
- 脾胃失和:時有吐逆,不能下食,鼻中乾燥。
- 熱象:手足中熱,薄暮發熱,身熱疼悶。
- 膀胱與四肢症狀:小便自利而急迫,四肢煩擾不寧。
若見喘息氣粗,提示肺氣受損,病勢深重,預後較差。
治法與方藥
勞黃治療以疏風清熱、健脾化瘀為主,兼顧調和氣血。歷代醫家常用方劑如下:
- 柴胡散:疏肝解鬱,清熱退黃,適用於風熱偏重者。
- 龍膽散:清瀉肝膽濕熱,適用於熱象明顯、口苦煩躁者。
- 秦艽散:祛風除濕,養血和絡,適用於風邪纏綿、肢節疼痛者。
- 鱉甲散:滋陰清熱,軟堅散結,適用於久病陰虛、瘀熱內結者。
此外,臨證需辨明虛實,若偏氣虛者可佐以黃耆、白朮;陰虛者可加生地、麥冬;瘀血明顯者配伍丹參、赤芍等。
與其他黃疸的鑑別
勞黃與其他黃疸證型(如穀疸、酒疸、女勞疸等)的區別在於:
- 病因:勞黃以風熱瘀結為主,兼有虛勞特徵。
- 症狀:除發黃外,突出表現為四肢無力、骨節煩疼等虛損症狀。
- 病程:多見於久病或過勞之人,病情纏綿難愈。
勞黃之辨證,需結合脈象與舌診。常見舌質暗紅、苔薄黃或膩,脈象多弦細或濡數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