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勞極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勞極
勞極為中醫病名,指因腎虛勞損所致之證候群,屬虛勞範疇。其病機根源在於腎精虧耗,氣血失養,導致臟腑功能衰退,尤以腎氣虛損為核心。《濟生方·卷一》明確記載:「腎虛勞損,臥多盜汗,小便餘瀝,陰濕痿弱,名勞極。」可見其典型症狀包括夜寐盜汗、小便後滴瀝不盡、外陰潮濕或痿弱不用等,皆與腎之封藏失職、固攝無權相關。
病因病機
勞極多由長期過勞、房事不節、久病耗傷,或先天稟賦不足所致。腎為先天之本,主藏精,司二便,若腎精虧虛,則氣化失常,開闔失司,故見小便餘瀝;腎陰不足,虛熱內擾,迫津外泄,則發為盜汗;腎陽衰微,不能溫煦下焦,則陰部濕冷、陽事不舉。此外,勞極亦可兼見他臟虛損,如脾腎兩虛、心腎不交等變證。
證候分型
- 腎陰虛型:症見潮熱盜汗、咽乾顴紅、腰膝酸軟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- 腎陽虛型:畏寒肢冷、夜尿頻多、陽痿滑精,舌淡胖,脈沉遲。
- 陰陽兩虛型:兼見陰虛與陽虛症狀,病情較為纏綿。
治法與方藥
歷代醫家針對勞極提出多種治法,如《濟生方》以「磁石丸」為主方,磁石質重沉降,能益腎納氣、鎮攝浮陽,適用於腎虛不固之證。臨床亦可依證型選方:
- 腎陰虛者,可用六味地黃丸、左歸丸滋陰填精;
- 腎陽虛者,宜選右歸丸、金匱腎氣丸溫補命門;
- 若兼脾虛,則配伍四君子湯以健脾益氣。
補充說明
勞極與現代醫學之慢性疲勞綜合徵、內分泌功能紊亂等病有部分交集,然中醫強調「辨證求因」,治療上注重調補腎氣、恢復陰陽平衡。古籍中亦提及針灸療法,如取腎俞、關元、三陰交等穴,以艾灸溫補腎陽,或針刺滋陰降火。
此病名體現中醫「虛損成勞」之理論,提示長期過耗對腎系統之影響,治療需循序漸進,以固本培元為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