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勞碌氣虛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勞碌氣虛喘

病證名,指因長期勞累過度,耗傷正氣,導致氣虛而引發的氣喘症狀。此證首見於《雜病源流犀燭·咳嗽哮喘源流》,屬「氣虛喘」之範疇,其病機與氣虛失攝、肺脾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勞倦傷氣
    過度體力勞動或思慮勞神,耗損脾肺之氣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,肺主一身之氣,二者氣虛則呼吸失司,氣機升降失常,發為氣喘。
  2. 久病耗損
    慢性疾病或久咳不癒,進一步損傷肺氣,使氣虛症狀加重。
  3. 稟賦不足
    先天體質虛弱,元氣不充,稍事勞作即易氣短喘促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氣喘聲低,動則加劇,休息後稍緩,伴有言語無力、神疲倦怠。
  • 兼症:面色蒼白、自汗易感、食欲不振,舌淡胖有齒痕,脈虛弱。
  • 特點:此喘屬虛證,與實喘之聲高氣粗、痰多壅盛不同,多無痰鳴或痰少質稀。

證候分析

  • 氣虛失攝:肺氣不足,呼吸功能減弱,故氣短喘促;脾虛則運化無力,氣血生化不足,加重疲乏。
  • 衛外不固:肺氣虛弱,腠理疏鬆,故易自汗、反覆外感。
  • 舌脈佐證:舌淡脈弱為氣虛之典型徵象。

治療原則

補益脾肺、益氣定喘為主,常用方劑如:

  • 補中益氣湯(《脾胃論》):適用於中氣下陷兼氣喘者,升提脾肺之氣。
  • 生脈散(《內外傷辨惑論》)合玉屏風散:益氣固表,適用於氣虛兼自汗易感者。
  • 六君子湯(《醫學正傳》):健脾化痰,適用於脾虛痰濕輕微者。

古籍論述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指出:「勞碌傷氣,喘由氣虛,當以甘溫補之。」強調此證需區別於痰喘、火喘等實證,治療忌用攻伐,當以調補為先。

鑒別診斷

  • 痰飲喘:喘促痰多黏稠,苔膩脈滑,屬實證。
  • 腎不納氣喘:氣喘呼多吸少,動則尤甚,伴腰膝酸軟,屬腎虛範疇。

此證多見於慢性疲勞、體弱或久病者,治療需結合調理體質,緩緩圖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