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勞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勞瘧
病名
- 定義與病因病機
勞瘧指瘧疾日久不癒,表裡俱虛,正氣虧損,以致稍勞即復發之證。此病名首見於《金匱要略·瘧病脈證並治》。《諸病源候論·勞瘧候》進一步闡述:「凡瘧積久不瘥者,則表裡俱虛,客邪未散,真氣不復,故瘧雖暫間,小勞便發。」指出其病機關鍵在於久瘧傷正,氣血兩虛,餘邪伏留,正不勝邪,故遇勞即發。 - 臨床表現
勞瘧患者常見寒熱交替發作,或晝或夜,發作無定時。伴隨食慾不振、形體消瘦、面色萎黃、四肢乏力等氣血虛弱之象。其特點為瘧症雖暫緩,但稍勞即復發,病情纏綿難癒。 - 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補虛截瘧為主,兼顧調和營衛、扶正祛邪。常用方劑如下:
- 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栝樓根:和解少陽,清熱生津,適用於正虛邪戀、少陽不和者。
- 補中益氣湯加鱉甲、牛膝、何首烏:益氣健脾,滋陰軟堅,適用於中氣不足、陰血虧虛者。
- 小建中湯:溫中補虛,和裡緩急,適用於陰陽兩虛、營衛失調者。
- 八味丸(即腎氣丸):溫補腎陽,適用於久瘧傷腎、陰陽俱虛者。
- 人參烏梅散:益氣養陰,斂汗止瘧,適用於氣陰兩傷者。
此外,可配合針灸療法,如灸膏肓穴、四花穴,以溫通經絡、扶助正氣。
- 其他相關概念
勞瘧亦與瘧母相關。《證治要訣·瘧寒熱》提到:「久瘧,經年累月,名曰瘧母,又名勞瘧。」瘧母指瘧疾久延,痰瘀互結,形成脅下痞塊(類似現代醫學的脾腫大),治療需結合活血化瘀、軟堅散結之法。
勞瘧屬中醫「久瘧」範疇,與一般瘧疾不同,其重點在於正虛邪戀,故治療需注重扶正固本,兼以祛邪。歷代醫家對其辨證用藥頗有心得,可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靈活選方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