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勞疝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勞疝
勞疝為中醫病名,指因勞傷所致之疝證,首載於《醫經會元》。此病多因過度勞累,氣機下陷,或房勞過度,損傷腎精而發。其病機與肝腎兩臟關係密切,蓋肝主筋,腎主下元,勞傷肝腎則筋脈弛縱,氣血失調,下焦虛寒,遂致陰部重墜脹痛。
病因病機
- 勞傷氣陷:長期體力勞累,或久站久行,耗傷中氣,脾虛下陷,牽引少腹筋脈,導致陰囊或下腹重墜。
- 房勞傷精:腎精虧虛,下元不固,寒濕之邪乘虛內侵,凝滯肝脈,發為疝痛。
- 寒凝氣滯:天寒氣冷之時,外寒引動內寒,使氣血運行不暢,加重陰部脹痛。
臨床表現
- 陰囊或少腹重墜脹痛,遇勞則甚。
- 疼痛常於寒冷環境加劇,得溫稍緩。
- 或伴腰膝酸軟、神疲乏力等腎虛之象。
治法方藥
治宜溫補肝腎、散寒行氣,兼以升提固陷。
- 主方:腎氣丸(《金匱要略》)加減,可佐川楝子疏肝理氣,巴戟天溫腎助陽,鹿角膠補益精血。
- 隨證加減:
- 氣虛下陷明顯者,加黃耆、升麻以升陽舉陷。
- 寒濕偏重者,加吳茱萸、小茴香以散寒止痛。
- 兼血瘀者,酌加當歸、川芎以活血通絡。
古籍佐證
《醫宗必讀》提及:「疝病多屬肝經,然腎虛亦能致疝。」說明勞疝與肝腎虛損相關。《景岳全書》亦強調:「治疝必先治氣。」故用藥當注重調氣溫陽,以標本兼顧。
勞疝之辨證,需分虛實寒熱,總以調補肝腎、溫通氣血為要,結合患者體質靈活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