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勞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勞嗽
病證名,首見於《肘後備急方》卷三,為中醫內科常見病證之一,主要因久嗽傷肺或勞極損耗肺陰所致,亦可由其他病因轉化而來。其病機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,歷代醫家對其論述不盡相同,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:
-
久嗽成勞或因病致勞
- 《證治要訣·諸嗽門》指出:「勞嗽,有久嗽成勞者,有因病勞久嗽者。」此類勞嗽多因咳嗽日久不癒,肺氣耗傷,或因病後體虛,勞倦過度,進一步損及肺陰肺氣。
- 臨床表現:寒熱往來,或但熱不寒,咽喉乾痛,精神倦怠,咳嗽痰多,或痰質稠黏,時夾血絲,痰味腥臭,甚則聲音嘶啞。
- 治法:以補肺益氣、潤燥止咳為主,常用方如《補肺湯》加減,可佐以杏仁、貝母、款冬花、阿膠、百合等藥物,以滋陰潤肺、化痰止血。
-
火鬱咳嗽
- 《丹溪心法·咳嗽》提出:「勞嗽即火鬱嗽。」此類勞嗽多因情志不遂,肝鬱化火,上灼肺金,或陰虛內熱,虛火刑金所致。
- 臨床特點:咳嗽氣促,痰少質黏,或痰中帶血,口乾咽燥,午後潮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- 治法:宜清肝瀉火、養陰潤肺,可參考火鬱嗽之治法,選用瀉白散、百合固金湯等方加減。
-
邪嗽(疰嗽)
- 《雞峰普濟方》認為:「今之所謂勞嗽者,無所經見,意其華佗所謂邪嗽,真人所謂疰嗽者是也。」此類勞嗽與外感邪氣或癆瘵(類似現代醫學之肺結核)相關,屬「癆嗽」範疇。
- 臨床特徵:咳嗽纏綿,痰中帶血,形體消瘦,骨蒸潮熱,盜汗顴紅,甚則咯血。
- 治法:需辨明虛實,若屬癆蟲侵肺,當以殺蟲補虛為主,如《醫學正傳》之秦艽鱉甲散;若為氣陰兩虛,則宜益氣養陰,如《慎柔五書》之保真湯。
總結
勞嗽一證,病因多端,或由久咳傷肺,或由陰虛火旺,或與癆瘵相關,臨床需辨證論治,區分虛實寒熱,方能對證施治。歷代醫家對其論述雖有差異,然總不離肺臟虛損、陰火內擾之病機,治療上亦以補肺、清火、滋陰為大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