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癆瘵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癆瘵,病名。見《世醫得效方.大方脈雜醫科》。即勞瘵。《明醫雜著》指出:(患者)「睡中盜汗,午後發熱,哈哈咳嗽,倦怠無力,飲食少進,甚則痰涎帶血,咯吐出血;或咳血、吐血、衄血,身熱,脈沉數,肌肉消瘦,此名癆瘵。」參見勞瘵條。

癆瘵,又稱癆病、癆疾、癆瘵病、癆瘵嗽、癆瘵咳、癆瘵嗽痰、癆瘵吐血、癆瘵衄血、癆瘵發熱、癆瘵盜汗、癆瘵倦怠、癆瘵少食、癆瘵消瘦等。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,以肺部結核為主,可累及全身各個器官,如骨、腸、腎、肝、脾、腦等。

癆瘵的病因主要有:

  1. 先天稟賦不足:先天不足,肺氣虛弱,衛氣不固,不能外御六淫,內不能肅降濁氣,以致外邪侵襲,內生痰濁,痰濁阻滯肺脈,肺失宣降,氣血失和,痰瘀互結,形成癆瘵。
  2. 後天不良習慣:如過度勞累、熬夜、吸菸、酗酒等,均可損傷肺氣,導致肺氣虛弱,衛氣不固,外邪侵襲,內生痰濁,形成癆瘵。
  3. 其他因素:如營養不良、氣候變化、精神因素等,均可誘發癆瘵。

癆瘵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盜汗:多在入睡後汗出不止,醒後汗止,或伴有午後發熱,面色潮紅,口乾咽燥,咳嗽痰多,咯血,咯黃膿痰,胸痛,氣短,乏力,納呆,便溏,舌質紅,苔薄白,脈細數。
  2. 瘵瘵:多見於肺結核晚期,患者可出現咳血、咯血、衄血,身熱,脈沉數,肌肉消瘦。

癆瘵的治療以扶正祛邪為主,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可選用中藥內服、外用、針灸、推拿等治療方法。

中藥內服可選用補肺益氣、化痰散結、清熱解毒等中藥,如黃芪、白朮、人參、五味子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天花粉、浙貝母、川貝母、桔梗、桑白皮、地黃、知母、黃柏、大黃、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、魚腥草等。

外用可選用中藥膏、油、散等,如五味子膏、桑白皮膏、地黃膏、知母膏、黃柏膏、大黃膏、金銀花油、連翹油、板藍根油、魚腥草油等。

針灸可選用肺俞、膏肓俞、大椎、肺經、心包經、脾經、腎經等穴位,可疏通經絡,調和氣血,扶正祛邪。

推拿可選用肺經、心包經、脾經、腎經等經絡,可疏通經絡,調和氣血,扶正祛邪。

癆瘵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加強體育鍛鍊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2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戒菸戒酒,避免吸入有害氣體。
  4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精神刺激。
  5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