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癆證白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癆證白喉

癆證白喉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屬虛火喉痹範疇,其病機根源於陰虛內熱,虛火上炎,灼傷咽喉所致。與時疫白喉不同,此證非外感疫毒引起,而多由素體陰虧、久病耗傷,或勞倦過度,致肺腎陰虛,虛火亢盛,上攻咽喉而成。

病因病機
《喉症指南》指出:「癆證白喉,脈沈細而數,按之無力,由陰虛火燥所致。」患者多因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失養,如久病咳喘、肺癆耗陰,或情志鬱結化火,暗耗陰液,致肺腎陰虛。陰虛則內熱生,虛火循經上灼咽喉,腐蝕黏膜,故見咽喉劇痛,甚則潰爛生白膜,色白而不澤。此白膜與時疫白喉之灰白緻密偽膜有別,需細辨之。

臨床表現
主要症狀為咽喉疼痛劇烈,吞咽困難,甚則水米難下,伴咽乾口燥,聲音嘶啞。局部可見咽喉黏膜紅腫,表面覆蓋散在白色腐糜,邊緣不整,周圍充血不甚。全身可見潮熱盜汗、顴紅唇赤、形體消瘦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陰虛火旺之象。

治法方藥
治療當以滋陰降火、清肺潤燥為大法,忌用辛溫發散或苦寒攻伐之品,以免更傷陰液。經典方選《重樓玉鑰》之養陰清肺湯加減,方中生地、麥冬、玄參滋腎陰、清虛火;白芍、丹皮涼血和營;貝母、薄荷潤肺利咽;甘草調和諸藥。若陰虛甚者,可加熟地、山茱萸以補益肝腎;虛火亢盛者,酌加知母、黃柏瀉相火;兼氣陰兩虛者,加太子參、五味子益氣生津。

鑒別要點
癆證白喉需與時疫白喉嚴加區分:後者屬疫毒外襲,起病急驟,傳變迅速,白膜堅韌不易剝離,強撕則出血,並伴高熱、煩躁等實熱證候,治當清熱解毒、祛痰開閉,方用神仙活命湯等。而癆證白喉病程較緩,以陰虛內傷為本,二者病因病機迥異,治法亦殊。

歷代醫家強調,此證調護需靜養節勞,忌辛辣香燥之物,宜食甘潤之品如梨汁、藕粉以助陰液滋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