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老婦行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老婦行經
老婦行經,又稱「年老經行」,指婦女年逾五十,天癸本應竭止,卻仍有月經來潮之現象。此症可分為生理與病理兩類,需依體質及症狀詳辨。
病因病機
- 氣血盛實有餘:若婦女素體強健,氣血充盈,五臟調和,天癸未竭,經水依時而下,且無不適,此屬生理現象,乃先天稟賦充足之表現。
- 氣虛不攝:年老體衰,中氣不足,脾虛失統,衝任不固,血不循經,致經量增多或經期紊亂。
- 肝腎虧損:肝藏血,腎主天癸。若肝腎陰虛,精血不足,虛火內擾,迫血妄行,可見經水復潮,或經期提前、量少色紅。
- 衝任虛損: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。年邁之時,衝任虧虛,固攝無權,血海不寧,故經血非時而下。
臨床表現
- 生理性:經期規律,血量適中,無明顯不適,身體康健。
- 病理性:
- 氣虛者:經量多、色淡質稀,神疲乏力,氣短懶言。
- 肝腎不足者:經期提前、量少色暗,頭暈耳鳴,腰膝痠軟。
- 血熱者:經血深紅黏稠,心煩易怒,口乾咽燥。
治療原則
- 氣血盛實:無需用藥,靜觀其變,以飲食調養即可。
- 氣虛不攝:治宜補氣攝血,方用舉元煎加減,或歸脾湯以健脾益氣。
- 肝腎陰虛:治宜滋補肝腎,固衝止血,方用左歸丸合二至丸,或安老湯(人參、黃耆、熟地、山茱萸等)加減。
- 血熱妄行:治宜清熱涼血,方用清經散或保陰煎,佐以養陰之品。
古籍記載
《傅青主女科》提及:「婦人年至五十之外,天癸已絕,經水復行……乃肝不藏、脾不統之故。」強調肝脾失調為致病之因。另《醫宗金鑑》亦載:「老婦行經,當辨虛實。」指出需分證論治,不可一概而論。
此症雖有虛實之別,然臨證時需細審脈象、舌苔及全身症狀,方能準確辨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