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老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老淋

老淋為中醫病名,屬淋證之一,專指老年人所患之淋證,首見於清代醫家陳念祖所著《醫醫偶錄·膀胱部》。此病多因年邁腎氣衰虛,氣化失司,或下元虧損,濕濁內停所致,臨床表現以小便頻數、澀痛、淋瀝不盡為主,然與青壯年淋證不同,其證多虛,或虛中夾實,治療當以補益為本,兼以通淋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腎氣衰憊:年老體衰,腎陽不足,命門火衰,膀胱氣化無力,水道不利,濕濁滯留,發為淋證。
  2. 精血虧耗:若老人縱慾過度,或絕欲太早,致腎精虧損,陰虛內熱,灼傷津液,小便澀痛如淋。
  3. 氣虛下陷:脾腎氣虛,中氣下陷,攝納無權,溲便失約,淋瀝難禁。

證型與治法

  1. 腎陽虛衰證

    • 表現:小便頻數,淋瀝不暢,畏寒肢冷,腰膝酸軟,舌淡苔白,脈沉弱。
    • 治法:溫補腎陽,化氣行水。
    • 方藥:八味丸(即金匱腎氣丸)加車前子、牛膝,以助溫陽利水;若兼濕濁下注,可合用萆薢分清飲加減,以分清泌濁。
  2. 氣虛下陷證

    • 表現:小便淋瀝,小腹墜脹,氣短乏力,舌淡脈虛。
    • 治法:益氣升提,佐以通淋。
    • 方藥:補中益氣湯加木通、澤瀉,升舉中氣兼利水道。
  3. 陰虛火動證

    • 表現:小便澀痛,口乾咽燥,潮熱盜汗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  • 治法:滋陰降火,清熱通淋。
    • 方藥:知柏地黃丸加減,或配合淡秋石(性寒降火)擂水飲服;若因絕欲太早,精虧熱結,可用生綠豆衣(清熱解毒)水浸擂汁服,以清解虛熱。

相關鑑別
老淋與一般淋證(如熱淋、石淋)不同,後者多因濕熱蘊結或砂石阻滯,屬實證,治當清利為主;而老淋多屬本虛標實,或純虛證,治療需注重補益脾腎,不可過用苦寒通利之品,以免傷正。

古籍參考
《醫醫偶錄》強調「老人淋多虛證」,治法需顧護元氣;《景岳全書》亦指出:「淋久不止,及痛澀皆去,而膏淋不已,淋如白濁者,此惟中氣下陷及命門不固之證也」,進一步闡明老淋與脾腎虧虛之關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