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老人便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老人便結
病證名,指老年人出現大便堅澀或不通之證。中醫認為,此證多因年老體衰,精血虧虛,腸道失潤所致。《景岳全書·雜證謨》指出:「老人便結,大都皆屬血燥。蓋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,則陰虛之漸也,此外則愈老愈衰,精氣日耗,故多有乾結之證。」
病因病機
- 陰血虧虛:年過四十,陰氣漸衰,肝腎精血不足,腸道失於濡潤,導致大便乾結難行。
- 氣虛推動無力:年老氣虛,脾胃運化功能減弱,大腸傳導失司,糞便滯留難下。
- 陽虛寒凝:腎陽不足,陰寒內生,腸道失於溫煦,氣機凝滯,排便困難。
- 燥熱內結:部分老人因陰虛生內熱,或過食辛辣厚味,燥熱積於腸道,耗傷津液,加重便秘。
辨證論治
治療原則以「虛者補之,燥者潤之」為主,並根據具體證型選方用藥:
-
血虛腸燥
- 表現:大便乾結如羊屎,面色無華,頭暈心悸,舌淡苔薄,脈細弱。
- 治法:養血潤燥。
- 方藥:
- 導滯通幽湯(《蘭室秘藏》):當歸、生地、熟地、桃仁、紅花、升麻等,適用於血虛兼氣滯者。
- 元戎四物湯(《醫壘元戎》):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,養血活血以潤腸。
-
氣虛推動無力
- 表現:大便不乾硬,但排便乏力,氣短汗出,神疲懶言,舌淡胖,脈弱。
- 治法:益氣潤腸。
- 方藥:
- 補中益氣湯(《脾胃論》)加潤腸之品,如杏仁、火麻仁。
- 衛生潤腸丸(《衛生寶鑑》):黃耆、人參、當歸、火麻仁等,補氣養血以通便。
-
陰虛腸燥
- 表現:大便乾結,口乾咽燥,潮熱盜汗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- 治法:滋陰潤腸。
- 方藥:
- 濡腸飲(《辨證錄》):熟地、當歸、肉蓯蓉、白芍等,補腎水以潤腸。
- 蓯蓉潤腸丸(《濟生方》):肉蓯蓉、沉香、麻子仁,溫潤通便。
-
陽虛寒凝
- 表現:大便艱澀,腹中冷痛,四肢不溫,小便清長,舌淡苔白,脈沉遲。
- 治法:溫陽通便。
- 方藥:
- 半硫丸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半夏、硫黃,溫腎散寒以通便。
- 濟川煎(《景岳全書》):當歸、牛膝、肉蓯蓉、澤瀉,溫腎潤腸。
其他治法
- 食療:
- 火麻仁粥(《食療本草》):火麻仁研碎煮粥,潤腸通便。
- 蘇子仁汁(《許又微方》):火麻仁、蘇子仁研汁服,兼煮粥調養。
- 膏方:
- 生地當歸膏(《張氏醫通》):生地黃、當歸、鮮首烏、廣皮熬膏,養血潤腸。
古籍論述
- 《濟生方·大便》強調老人便秘不可過用大黃等峻下之品,以免損傷正氣。
- 《辨證錄·大便閉結門》指出,老人便秘若見口乾舌燥、頭目昏暈等症,不可誤認為實火,實為腎水虧虛,當以滋陰補水為要。
老人便結屬「虛秘」範疇,臨床需辨明虛實寒熱,因人施治,以潤養為本,慎用攻伐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