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老人眼昏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老人眼昏
老人眼昏,又稱「老花眼」,屬中醫眼科常見病症之一,首見於《東醫寶鑒》卷一。此症多因年邁體衰,肝腎精血虧虛,目失所養所致,亦可因氣血不足、脾虛濕困或陰虛火旺等病機引發。
病因病機
- 肝腎虧虛:中醫認為「肝開竅於目」、「腎藏精」,肝血與腎精上濡目竅,方能視物清明。年老肝腎漸衰,精血不足,目竅失養,故見視物昏花、近處難辨。
- 氣血兩虛: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若年老脾胃虛弱,氣血化生不足,無以上榮於目,則致目昏。
- 陰虛火旺:腎陰虧虛,虛火上炎,灼傷目絡,亦可見眼乾昏花、不耐久視。
- 痰濕阻絡:脾失健運,痰濕內生,上蒙清竅,可致視物模糊如霧。
臨床表現
患者多見年過四旬,漸覺視近物模糊,需移遠方能看清,常伴眼乾澀、疲勞,或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等肝腎不足之象,亦有面色萎黃、氣短乏力等氣血虛弱之徵。
中醫辨證分型
- 肝腎陰虛型:視物昏花,眼乾澀,頭暈耳鳴,腰膝酸軟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- 氣血兩虛型:視力漸降,面色無華,神疲乏力,心悸失眠,舌淡脈弱。
- 脾虛濕困型:視物如霧,頭重目脹,胸悶納呆,舌苔白膩,脈濡滑。
- 陰虛火旺型:眼乾澀灼熱,煩熱盜汗,舌紅少津,脈細數。
治療原則
以補益肝腎、養血明目為主,佐以益氣健脾或滋陰降火。常用方劑如杞菊地黃丸、明目地黃丸(肝腎陰虛)、八珍湯(氣血兩虛)、六君子湯合澤瀉湯(脾虛濕困)、知柏地黃丸(陰虛火旺)等。針灸可取睛明、攢竹、肝俞、腎俞等穴,以調補肝腎、通絡明目。
此症屬生理性衰退,然中醫強調調理臟腑、延緩衰變,可配合食療如枸杞、菊花、黑芝麻等滋養肝腎之品,以輔助緩解症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