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老鼠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老鼠胎

老鼠胎,又稱垢胎,為中醫婦科病證名,首見於《婦女衛生醫藥常識》。其指婦女妊娠初期一至二月內,月經仍按期來潮,但經量稀少、色澤淡紅之現象,俗稱「老鼠胎」。此證與激經同義,屬妊娠期間特殊生理表現,然須與病理性胎漏、胎動不安等鑒別。

中醫病機探析

中醫認為,妊娠後月經當止,若陰血下注胞宮以養胎元時,衝任氣血調和失常,或孕婦體質陽氣偏盛,血熱擾動衝任,可能導致血海不固,見少量經血外溢。此現象多因衝任氣血未完全閉藏,或胎元初結,氣血未充所致,屬暫時性生理變化,通常無礙胎兒發育。

與激經之關聯

激經一詞早見於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要訣》,描述為「受孕之後,月月行經而產子者」,強調其週期性與量少特徵。老鼠胎與激經實為同證異名,皆屬「盛胎」範疇,即胎氣旺盛而血隨氣動,然臨床需結合脈象(滑數有力)及症狀(無腹痛、腰痠等)以辨其常變。

古籍論述補充

《葉氏女科證治》提及:「妊娠經來,名曰激經,四五月而自止。」指出此現象多隨胎體漸大、氣血內聚而自然消失。另《傅青主女科》則從肝腎論治,認為腎氣未固或肝血疏泄過度,亦可能致垢胎,然未見虛象者不宜妄投補澀。

辨證要點

  1. 經血特徵:量少、色淡紅或黯,質稀,無血塊。
  2. 伴隨症狀:無明顯腰腹墜痛,飲食起居如常。
  3. 脈象:六脈滑利,尺部按之不絕,與漏胎之脈細弱有別。

此證若持續逾三月,或血量增多,則需考慮胎漏等病證,然此已非老鼠胎範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