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勞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勞蒸
勞蒸,為中醫病名,屬「蒸病」之一類,因其多與虛勞相關,故稱「勞蒸」。此名首見於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·勞瘵諸證》,後世醫家多沿襲此說,將其歸於虛損性疾病範疇。
病因病機
勞蒸之成因,主要與臟腑虛損、陰陽失調相關,尤以肺、脾、腎三臟虛弱為關鍵。長期勞倦過度、情志內傷,或久病耗傷氣血,皆可導致體內陰液不足,虛熱內生,進而化為蒸熱。此熱非外感實熱,而是由內而發之虛熱,纏綿難癒,故表現為潮熱、骨蒸等症狀。
臨床表現
勞蒸典型症狀包括:
- 骨蒸潮熱:午後或夜間發熱,熱感自骨縫中透發,伴盜汗、顴紅。
- 五心煩熱:手心、足心及心胸處灼熱不適。
- 形瘦乏力:氣血虧虛,肌肉失養,故見體重減輕、精神萎靡。
- 乾咳或痰中帶血:若肺陰受損,可兼見咳嗽、咯血等肺勞之象。
證型分類
根據病位與病性,勞蒸可細分為:
- 肺勞蒸:以咳嗽、咯血、聲音嘶啞為主,多因肺陰虧虛,虛火灼絡。
- 腎勞蒸:腰膝痠軟、遺精耳鳴,屬腎陰不足,相火妄動。
- 脾勞蒸:食少腹脹、大便溏薄,因脾虛失運,氣血生化無源。
治療原則
勞蒸治療以「滋陰清熱、補虛培本」為大法,常用方劑如:
- 清骨散(《證治準繩》):專治骨蒸潮熱,以銀柴胡、胡黃連等清虛熱。
- 秦艽鱉甲散(《衛生寶鑑》):養陰退熱,適用於陰虛火旺之證。
- 六味地黃丸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):滋補腎陰,針對腎勞蒸之根本。
與相關病證鑑別
勞蒸需與「風勞」、「食蒸」等區分:
- 風勞:多因外感風邪未癒,內傳為勞,兼見表證與虛象。
- 食蒸:因飲食積滯化熱,以脘腹脹滿、噯腐吞酸為特徵,屬實證。
勞蒸作為虛勞性蒸病,反映中醫對慢性虛熱疾病的深刻認識,其辨證強調臟腑陰陽平衡,治療上注重標本兼顧,體現中醫「調補兼施」的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