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烙鐵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烙鐵
烙鐵為中醫外科器械之一,主要用於烙治乳蛾(扁桃體腫脹或化膿)、喉瘤(咽喉部腫瘤或息肉)等咽喉疾患。其構造分為兩部分:烙頭與烙柄。烙頭多以銅或鋼製成,形制多樣,依臨床需求可分為四類:
- 圓形烙頭:適用於較大面積的淺表病灶,如扁桃體表面膿腫或潰瘍。
- 尖形烙頭:用於精準點烙,如刺破膿包或處理細小喉瘤。
- 縱長方形烙頭:多用於條狀或深部組織的烙灼,如咽喉壁的纖維增生。
- 橫長方形烙頭:適合寬扁病灶,如彌漫性咽喉腫脹。
烙柄設計分為曲頸與直頸兩種:
- 曲頸烙鐵:便於深入咽喉曲折處,操作時可避開牙齒與唇舌阻礙,多用於後咽壁或喉底病灶。
- 直頸烙鐵:適用於較淺表或正面的患處,如扁桃體上極或懸雍垂水腫。
中醫理論與應用
烙法屬「溫通」療法,藉高溫烙頭直接接觸患處,達到止血、消腫、祛腐之效。其作用機理符合中醫「熱者寒之,寒者熱之」的辨證原則,尤其適用於虛寒性喉痹或久潰不斂之症。烙灼時,熱力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,化解痰瘀,同時高溫能瞬間封閉脈絡,減少出血。
歷代醫籍如《外科正宗》提及烙法可「去頑肉、除瘀毒」,而《醫宗金鑒》更詳述其用於喉科時「烙至患處白而不赤」為度,避免過度傷及周圍正氣。現代中醫臨床亦沿用此器械,結合消毒技術,用於某些慢性咽喉病變的輔助治療。
烙鐵的使用需嚴格掌握火候與操作技巧,其形制選擇須依病灶形態、深淺及患者體質而定,體現中醫「因人制宜」的治療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