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烙鐵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烙鐵法
烙鐵法為中醫喉科外治法之一,屬專用於咽喉病症的烙治技術。此法依據不同病位與病症特徵,選用四種形制之烙鐵:圓形、尖形、縱長方形及橫長方形。其中,頸部挺直者多施於咽後壁,頸部前屈者則適用於咽喉兩側。臨床主要應用於乳蛾(扁桃體腫脹或化膿)及喉瘤(咽喉部良性腫物)之治療。
操作要領
- 器具準備:將烙鐵置於火焰上加熱至通紅,隨即蘸取香油,既可潤滑烙鐵表面,亦能緩和烙灼之刺激。
- 施烙手法:趁熱迅速烙於預先劃定之病變部位,繼而由周緣向中心螺旋式旋烙,使熱力均勻滲透。此手法能逐層消融瘀滯,散結化瘀,同時避免過度損傷周圍組織。
- 術後處理:烙畢即以冰硼散吹敷患處,取其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之效,助創面斂合。
作用機理
烙鐵法結合「熱」與「刺」雙重作用:
- 熱力透達:高溫直接灼烙病灶,可溫通經絡、散寒逐瘀,對於痰凝血瘀型喉症尤具消散之效。
- 形制選擇:圓形烙鐵利於點狀施治,尖形適用深部窄小病灶,長方形則便於條狀或面積較大之烙灼,體現中醫「因形施術」的辨證思路。
此法源於古代「火針」療法之變通,於喉科專病中發展為特色技法,其核心在於通過局部烙灼激發經氣,調和氣血,從而達到「以熱引熱」「祛腐生新」之治療目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