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勒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勒法

勒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屬傳統按摩技術中的「動法」範疇,主要運用於肢體末梢,尤以手指、足趾為施術重點。其操作方式為:施術者以屈曲的食指與中指第二指節夾住患者指(趾)根部,稍加壓力後迅速向指(趾)端方向滑動,使指節間產生連續性的牽拉與鬆解。此手法強調「快而穩」的力道控制,需避免拖沓或停滯,以達通絡行氣之效。

中醫理論基礎
勒法之作用機理,根植於經絡學說與氣血理論。手足末梢為十二經脈之井穴所在,乃氣血交會轉輸之處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提及「所出為井」,意指井穴為經氣初發之地,刺激此處可調節經脈氣血。勒法通過快速滑動的物理刺激,能疏導經氣鬱滯,尤其適用於「不通則痛」或「氣血不榮」所致之麻木、屈伸不利。

臨床應用

  1. 麻木不仁:氣血運行不暢,肢端失養時,勒法可激發局部衛陽之氣,促進氣血濡養。
  2. 關節拘急:針對風寒濕邪侵襲筋脈,或勞損引起的指(趾)關節活動障礙,勒法能鬆解筋結,滑利關節。
  3. 輔助醒神:結合「十宣放血」理論,勒法施於指尖可開竅醒神,用於輕度暈厥或神昏的急救處理。

手法要領

  • 力度:夾持時需穩固而不滯,滑動時如「抽絲」般輕快,以患者耐受為度。
  • 方向:嚴格遵循向心性操作(由近端向遠端),符合「推而上之,引而下之」的補瀉原則。
  • 配伍:常與「捻法」「拔伸法」並用,增強舒筋活絡之效。

古籍考據
雖「勒法」一詞未明確載於《黃帝內經》等經典,但其技術內涵與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》所述「摸、接、端、提、推、拿、按、摩」八法中的「提法」相通,均強調對肢節的牽引與疏通。後世推拿流派如「一指禪」亦融會此技,用於末梢神經調理。

現代發展
當代中醫結合生物力學分析,認為勒法能改善微循環,透過機械刺激激活末梢神經受體,調節自主神經功能,進一步驗證其「通絡」的科學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