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雷大震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雷大震
雷大震,字福亭,清代浙江衢州人,為清代著名溫病學家雷豐之子。其家學淵源深厚,承襲父業,精研醫理,尤擅溫病及內科雜症之診治。雷氏不僅繼承其父之學術精髓,更與雷豐門人程曦、江誠等合作編撰《醫家四要》,該書匯集臨證心得與理論精要,對後世中醫臨床與教學影響深遠,現存刊本仍為研習中醫者所重。
學術背景與貢獻
雷大震生於醫學世家,自幼耳濡目染,深得雷豐溫病學派之真傳。清代溫病學派興起,雷豐為其中代表人物之一,主張「溫邪上受,首先犯肺」,強調外感熱病之辨證論治。雷大震在此基礎上,進一步結合臨床實踐,於《醫家四要》中系統整理溫病治法,並擴及內科、婦科等領域,體現其博採眾長之學術特色。
《醫家四要》之內容與價值
《醫家四要》為雷大震與程曦、江誠合著,全書分四卷,內容涵蓋:
- 脈學:闡述切脈之要領,強調「四診合參」,辨析常見脈象及其主病。
- 病機:歸納外感內傷之病因病機,尤重溫病傳變規律,如衛氣營血辨證之應用。
- 方劑:收錄實用方劑,包括雷豐所傳之經驗方,並註明加減化裁之法。
- 藥性:詳述藥物性味歸經,結合溫病治療特點,突出清熱解毒藥之運用。
此書以簡明實用著稱,不僅總結雷氏醫學經驗,亦反映清代江南醫家對溫病與雜病融合之學術趨向,對後世中醫理論與臨床具重要參考價值。
溫病學派之影響
雷大震承襲其父雷豐之學,進一步發揚溫病學說。清代溫病學派區別於傷寒學派,提出「溫邪」致病之特殊性,並發展出「辛涼解表」、「透熱轉氣」等治法。雷大震於《醫家四要》中,強調溫病初期宜輕清透邪,中期注重清熱保津,後期則養陰復脈,體現其對葉天士、吳鞠通等溫病大家理論之融會貫通。
總結
雷大震作為清代中醫世家傳人,其學術成就既根植於家學,亦透過《醫家四要》展現個人臨床智慧。該書不僅是雷氏醫學思想之載體,更為清代溫病學派重要文獻之一,至今仍為中醫研習者所推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