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雷頭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雷頭風

雷頭風為中醫病名,指頭痛並伴有如雷鳴般聲響,且頭面出現核塊或疙瘩的病證。此病首見於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·大頭論》,後世醫家如《醫碥》、《赤水玄珠》等亦多有論述,認為其病因多與風邪外襲、痰熱內生、風火相煽有關。

病因病機

雷頭風的發病機制主要可分為外感與內傷兩類:

  1. 風邪外襲:風為陽邪,易襲陽位,風邪上犯頭面,與痰熱相搏,阻滯經絡,導致頭痛、核塊形成,並因氣道壅塞而產生雷鳴之聲。
  2. 痰熱生風:《赤水玄珠》指出:「此病未有不因於痰火者,蓋痰生熱,熱生風故也。」痰濁內蘊,鬱久化熱,熱極生風,風火痰上擾清竅,故見頭痛如裂、頭面起核,並伴隨耳鳴如雷。

臨床表現

雷頭風的主要症狀包括:

  • 頭痛劇烈,或如劈如裂
  • 頭面出現核塊、疙瘩,觸之有形
  • 自覺頭中或耳內有雷鳴樣聲響,輕者如蟬鳴,重者如雷震
  • 或伴隨眩暈、面赤、口苦、煩躁等痰熱風火之象

前人根據病情輕重及病勢緩急,將雷頭風分為:

  • 大雷頭風:病勢急劇,頭痛劇烈,核塊明顯,雷鳴聲響較重
  • 小雷頭風:病勢較緩,症狀較輕
  • 雷頭風內障:若風火痰熱上攻目竅,可導致目赤腫痛,甚至引發內障

辨證論治

雷頭風的治療需辨明風熱與痰熱之偏重,對證施治:

  1. 風熱偏盛

    • 主證:頭痛如裂,面赤發熱,惡風,核塊紅腫,雷鳴聲響較劇
    • 治法:疏風清熱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清震湯(《蘭室秘藏》):升麻、蒼朮、荷葉等,專治雷頭風,升清降濁,疏風散熱
      • 荊防敗毒散:疏風解表,清熱解毒
  2. 痰熱偏盛

    • 主證:頭痛昏重,胸悶嘔惡,痰多黏稠,頭面核塊堅硬,雷鳴聲沉悶
    • 治法:化痰清熱,熄風通絡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祛痰丸(《醫學心悟》):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膽南星等,化痰熄風
      • 半夏白朮天麻湯:健脾化痰,平肝熄風

若風火痰熱上攻目竅,可酌加菊花、決明子、夏枯草等清肝明目之品;若兼見氣血瘀滯,可佐以川芎、丹參等活血通絡。

相關條目

雷頭風與其他頭痛證候相關,可參見:

  • 頭痛:泛指頭部疼痛,病因多端,需辨明寒熱虛實
  • 大雷頭風:雷頭風之重症,病勢急猛
  • 小雷頭風:雷頭風之輕症,病勢較緩
  • 雷頭風內障:風火痰熱上攻目竅所致之眼疾

雷頭風一證,臨床須細辨風、火、痰之偏勝,方能對證施治,取得良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