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肋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肋疽,又名夾熒疽,是癰疽的一種,多發於兩脅肋部位。其發病原因,多由於肝經火毒鬱結而成。

臨床表現為:初起時,腫塊如梅李大小,逐漸增大,可達杯碗大小,皮色多為紫暗或焮赤,疼痛牽引於肩肘。若膿已成,潰出黃稠粘者為順,若膿出稀薄如水者為逆。

治療方法:宜清熱解毒,疏肝理氣。內服可選柴胡清肝飲,外用可選烏龍膏敷貼。若膿已成則宜切開引流。屬寒逆證者宜服托里透膿散保守治療。

若確診為肋骨骨結核病,則參見附骨疽條。

以下是《外科大成》卷二中關於肋疽的論述:

夾熒疽,生於兩脅肋間,如梅李,漸大如杯碗,色多紫暗或焮赤,疼痛牽引於肩肘。若膿已成,潰出黃稠粘者為順,若膿出稀薄如水者為逆。

治法:清熱解毒,疏肝理氣。

方藥:柴胡清肝飲。

柴胡12克,黃芩12克,當歸12克,白芍12克,丹皮12克,赤芍12克,川芎12克,枳殼12克,柴胡12克,生薑6克,大棗6枚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
外用:烏龍膏敷貼。

烏龍膏:烏梅12克,生地黃12克,當歸12克,白芍12克,川芎12克,枳殼12克,柴胡12克,生薑6克,大棗6枚。共研細末,加香油調成膏狀,外敷患處。

若膿已成則宜切開引流。屬寒逆證者宜服托里透膿散保守治療。

托里透膿散:厚朴12克,蒼朮12克,陳皮12克,白芥子12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