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肋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肋頭穴
定位與取穴
肋頭為經外奇穴,首載於《千金翼方》,後由《類經圖翼》收錄。其位置在胸骨兩側緣,具體可分為兩組:
- 第一肋頭:位於第一肋骨下緣,近第二肋處。
- 第二肋頭:位於第二肋骨下緣,近第三肋處,略向胸側(肉翅前)偏移。
左右對稱,共四穴。
主治功能
肋頭穴屬局部取穴,其作用以調理氣機、疏通經絡為主,臨床應用包括:
- 瘕癖積聚:古籍記載灸療肋頭可消散腹內結塊,尤以對應患側(左病左取,右病右取)為要。
- 肺系病症:如咳嗽、哮喘、支氣管炎,此穴近肺所居,能宣降肺氣。
- 氣逆諸證:如呃逆、胸悶,因穴位鄰近膈肌,可調和胃氣上逆。
- 經絡痹阻:適用於肋間神經痛,通過刺激局部以通絡止痛。
操作技法
- 針刺:斜刺0.3-0.5寸,需避開胸腔內臟,手法宜輕緩。
- 灸法:艾炷灸3-5壯,或艾條溫和灸5-10分鐘,古籍強調直接灸對瘕癖尤效。
理論依據
肋頭穴雖未歸正經,然其位置毗鄰足少陰腎經(步廊穴附近)及足陽明胃經(氣戶穴周邊),故能間接調動二經氣血。中醫認為,肋骨下緣為「氣之樞紐」,刺激此處可影響衝脈之氣,從而調節臟腑功能。此外,《千金翼方》取穴強調「屈肋頭」,暗示臨床需結合患者體位動態定位,體現中醫「動態取穴」思維。
現代應用延伸
現代中醫將此穴擴展用於胸脅脹滿、慢性胃炎等症,認為其能疏肝和胃。針灸時常配伍膻中、內關以增強寬胸理氣之效,或配合足三里調理脾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