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冷閉
冷閉為中醫病名,屬咽喉疾患之一,主要指因寒邪侵襲,導致咽喉生瘡、聲音嘶啞或失音的證候。此病名首見於元代危亦林所著《世醫得效方》卷十七,書中記載:「咽喉生瘡,冷閉,聲不出者,秘傳降氣湯去陳皮加黃芩煎。」指出寒邪凝滯咽喉,可引發局部氣血運行不暢,甚則瘡瘍形成,阻遏聲門而致失音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冷閉多因外感寒邪,或素體陽虛,寒從內生,上犯咽喉所致。寒性收引,易凝滯氣血,使咽喉經絡壅塞,局部氣化不利,輕則咽喉腫痛,重則生瘡潰爛。此外,寒邪客於肺系,肺氣失宣,喉門開闔失常,亦可致聲音嘶啞。若寒邪久鬱化熱,可能轉為寒熱夾雜之證,此時咽喉瘡面可伴見紅腫熱痛。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咽喉腫痛或潰瘍,聲音低沉或完全失音,可能伴有畏寒、舌淡苔白、脈沉緊等寒象。若兼有鬱熱,則可見咽喉紅腫、痰黏難咯、舌苔薄黃等徵兆。
治法與方藥
《世醫得效方》主張以「秘傳降氣湯」為基礎方,去陳皮之辛燥,加黃芩清上焦鬱熱,以達降氣化痰、散寒開音之效。若純屬寒證,可選用溫通散寒之劑,如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桔梗、訶子,以溫肺散寒、利咽開音。
外治法
除內服藥物外,中醫亦提倡艾灸療法,可灸喉下(如天突穴或廉泉穴)以溫通經絡,驅散寒邪。另可配合針刺少商、列缺等穴,疏通肺經氣機。
鑒別診斷
冷閉需與「風熱喉痹」、「陰虛喉癢」等證區別。風熱喉痹多見咽喉紅腫熱痛、發熱脈數;陰虛喉癢則以咽喉乾癢、午後加重、舌紅少苔為特徵。冷閉以寒象為主,病程較緩,需細辨其寒熱屬性。
冷閉一證,體現中醫「辨證求因」之特色,臨床須結合四診,區分寒熱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