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舌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舌黑
定義與病因
產後舌黑為中醫婦科病證之一,首載於《肖山竹林寺婦科》。其病機主要與產後氣血大虛、陰液耗竭相關,尤以腎陰虧涸、肺津枯槁為關鍵。腎主水,肺為水之上源,二者陰津不足,無以上承濡潤舌體,遂致舌面呈現焦黑如塵之象。此證多伴隨心煩悶熱、口咽乾燥、耳竅枯焦、唇色青紫等陰虛內熱之候,屬危重證候範疇。
病機分析
- 腎陰虧虛:產後亡血傷津,腎水枯竭,陰不制陽,虛火上炎,灼傷舌絡。
- 肺津耗損:肺為嬌臟,主布散津液,產後氣血兩虧,肺失濡養,津液不得上輸於舌。
- 虛熱內擾:陰虛生內熱,熱邪燔灼,進一步耗傷津液,形成惡性循環。
辨證要點
- 舌象:舌質焦黑乾燥,無津液潤澤,嚴重者舌面龜裂。
- 兼症:心煩躁擾、低熱纏綿、口乾欲飲而飲不解渴、耳廓乾枯無澤、唇色青紫。
- 預後判斷:若舌面漸生津液,色轉淡紅,為陰液來復之佳兆;若舌黑不褪,乾涸如炭,則提示陰竭陽脫,病勢危篤。
治法與方藥
-
滋陰潤燥法
- 主方:增液湯(玄參、麥冬、生地)加減,旨在壯水制火、增液行舟。
- 加減:
- 虛熱甚者,加知母、鮮石斛以清熱生津。
- 肺燥明顯者,酌加沙參、天花粉潤肺養陰。
-
清熱利濕法
- 若兼夾濕熱困阻中焦,症見舌黑而黏膩、胸脘痞悶,可選春澤湯(五苓散加人參)健脾化濕、分消濕熱,使中州得運,津液自生。
古籍佐證
《婦科玉尺》提及:「產後舌黑津枯,非大補真陰不可為功。」強調補益腎陰為治療核心。另《張氏醫通》亦指出:「黑舌燥裂,責之少陰陰涸」,與本病機理相合。
鑑別診斷
需與陽明腑實之黑苔區別:後者因熱結腸道,苔黑厚燥,伴腹滿便閉,宜承氣類下之;而產後舌黑屬虛證,禁用攻伐,當以滋填為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