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毒疳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冷毒疳痢,病證名。出《顱囟經》。指小兒疳痢伴有腹脹,腹痛,里急後重,痢下膿血。治宜溫中止痢之劑。

《顱囟經》曰:“冷毒疳痢,腹脹,腹痛,里急後重,痢下膿血,宜溫中止痢之劑。”

《醫學入門》曰:“冷毒疳痢,由小兒脾胃虛弱,飲食不節,寒邪乘虛而入,凝結成毒,阻滯腸胃,發為疳痢。症見腹脹,腹痛,里急後重,痢下膿血。”

《溫病條辨》曰:“冷毒疳痢,多因小兒脾胃虛弱,飲食不節,寒邪乘虛而入,凝結成毒,阻滯腸胃,發為疳痢。症見腹脹,腹痛,里急後重,痢下膿血。治宜溫中散寒,清熱解毒。方用小兒回春湯加減。”

冷毒疳痢的治療,宜溫中散寒,清熱解毒。方用小兒回春湯加減。

小兒回春湯組成:

大黃10克,黃連6克,黃芩6克,白朮10克,甘草6克,乾薑6克,附子6克,肉桂6克。

水煎服,每日1劑,分2次服。

方中大黃、黃連、黃芩清熱解毒,大黃通便,以助清熱解毒;白朮、甘草健脾益氣;乾薑、附子、肉桂溫中散寒。

本方適用於小兒疳痢伴有腹脹、腹痛、里急後重、痢下膿血等症。

冷毒疳痢的預防,應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不潔食物。
  2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3. 注意天氣變化,適時增減衣服。
  4. 患病後要及時治療,避免病情加重。

冷毒疳痢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家長們要注意預防,一旦發現孩子有相關症狀,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