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呃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冷呃
病證名,指因吸入冷氣而引發呃逆之證,屬中醫「呃逆」範疇之一。此證首載於《張氏醫通·呃逆》,其後《雜病源流犀燭·呃逆源流》進一步闡述:「人有尋常並無疾病,或一張口而寒氣相襲,立時發呃者,俗名之曰冷呃。」
病因病機
冷呃多因外感寒邪,直中胃腑,或素體陽虛,中焦虛寒,復感外寒,致使胃氣上逆動膈而成。寒性收引,客於胃脘,阻滯氣機,胃失和降,故見呃聲沉緩有力,遇寒加劇,得溫則減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突發呃逆,呃聲沉緊,連聲不止,遇冷易發或加重。
- 兼症:脘腹冷痛,喜溫喜按,口淡不渴,或嘔吐清涎,四肢不溫。
- 舌脈:舌淡苔白滑,脈沉遲或緊。
證候分析
寒邪內客,胃陽被遏,氣機不暢,故呃聲沉緩;寒為陰邪,易傷陽氣,故遇寒則發;中焦虛寒,失於溫煦,故見脘冷、肢涼等症。
治法
以溫中散寒、降逆止呃為主,常用方劑如丁香散(《醫宗金鑒》)或理中湯(《傷寒論》)加減。若兼表寒者,可配合桂枝湯解表和胃;若寒凝氣滯明顯,可佐以吳茱萸、高良薑等溫通行氣之品。
相關概念辨析
冷呃與其他呃逆證型之鑒別:
- 熱呃:呃聲洪亮,衝逆而出,伴口臭煩渴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
- 氣鬱呃:因情志誘發,呃逆連聲,胸脅脹滿,脈弦。
- 虛呃:呃聲低弱,氣不接續,多見於久病或年老體弱者。
冷呃雖屬輕證,然若遷延不癒,或反覆發作,需考慮中焦陽虛或寒邪深伏,進一步辨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