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冷灸

冷灸,又稱為寒灸或涼灸,是針灸學中的一種治療方法,相對於熱灸而言,不使用任何熱源進行灸治。這種方法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藥物發泡作用,讓藥物中的有效成分通過皮膚滲透到體內,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冷灸早在《黃帝內經》中就有記載,這是一本古老的醫學著作,並提到了灸法的本質是用火的熱力來溫煦人體,促進氣血運行,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。

冷灸具有以下幾個優點:

  1. 安全性高:冷灸不使用明火,因此安全性較高。
  2. 無痛苦:冷灸的過程中不會產生疼痛感,讓患者可以放心接受治療。
  3. 療效顯著:冷灸具有良好的消炎、止痛、活血化瘀等作用,對多種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。

冷灸的適應症包括:

  1. 急性扭傷和挫傷。
  2. 慢性腰腿痛、肩周炎、頸椎病等骨關節疾病。
  3. 神經痛、胃痛、腹痛等內臟疾病。
  4. 皮膚瘙癢、濕疹、蕁麻疹等皮膚疾病。

然而,冷灸也有一些禁忌症,包括:

  1. 對藥物過敏者。
  2. 孕婦。
  3. 嚴重心臟、肺臟、肝臟、腎臟等疾病患者。

在接受冷灸治療前,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:

  1. 先確定是否有禁忌症。
  2. 選擇正規的醫院或診所,由有資質的醫生進行治療。
  3. 冷灸過程中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4. 治療結束後要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冷灸是一種安全、有效的治療方法,但在接受治療之前,患者應先諮詢醫生的意見,以免發生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