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冷氣
病證名,指臟腑之氣與寒邪相搏結所導致的疾患。中醫理論認為,人體氣機運行通達,若臟腑氣虛,則內生寒邪;此時若外感寒涼,或飲食生冷,寒氣與內在虛弱之氣相搏,即形成「冷氣」。此證候多因正氣不足,寒邪乘虛而入,滯留於經絡臟腑,阻礙氣血運行所致。
病因病機
《諸病源候論·冷氣候》云:「夫藏氣虛,則內生寒也。氣常行府藏,府藏受寒冷,即氣為寒冷所並,故為冷氣。」說明冷氣的成因與臟腑虛弱密切相關,尤其以脾腎陽虛者易受寒邪侵襲。此外,《聖濟總錄·諸氣門》進一步指出:「冷氣者,因寒冷搏於氣所為也。」強調外寒與內氣相搏,導致氣機凝滯,引發一系列寒凝氣滯之證。
臨床表現
冷氣的主要症狀包括:
- 腹脹腹痛:寒邪凝滯於中焦,氣機不暢,故見脘腹脹滿或冷痛,得溫則減。
- 氣逆面青:寒性收引,氣機上逆,可出現面色青白、手足厥冷,甚則嘔逆。
- 呼吸少氣:肺氣受寒,宣降失常,故呼吸短促,氣息微弱。
- 脅肋刺痛:寒凝肝經,氣血瘀阻,導致脅肋部刺痛或拘急不舒。
- 惡寒戰慄:陽氣被遏,不能溫煦肌表,故見畏寒、顫抖。
- 百節酸疼:寒邪客於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關節筋肉酸楚疼痛。
- 咳嗽聲嘶:寒邪犯肺,肺氣失宣,可見咳嗽、聲音嘶啞。
- 膈脘否塞:寒凝氣滯於胸膈,導致痞滿、噯氣不舒。
治療方藥
冷氣的治療以溫陽散寒、行氣止痛為主,常用方劑如:
- 沉香丸:以沉香、木香、附子等溫通行氣之品組成,適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脹、冷痛。
- 理中湯:溫中散寒,適用於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、嘔逆。
- 吳茱萸湯:暖肝散寒,主治肝經寒凝之脅肋刺痛、嘔吐涎沫。
相關概念
冷氣與「寒證」「氣滯」等病機相關,可進一步參見「氣病」條目,以了解氣機失調的廣泛表現及治療原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