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熱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冷熱利是一種病證名,指冷熱之邪相雜損傷胃腸而引起的腹瀉。
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七中記載:「小兒最初飲食時,若有冷氣在腸胃之間,接著又受到熱氣的傷害,而使腸胃虛弱,此時被熱氣侵犯,冷熱交錯於胃腸之中,導致出現腹瀉的情況,大便顏色忽黃忽白,或水或谷,就稱之為冷熱利。」

對於治療冷熱利,宜以和胃止瀉的胃苓湯來使用。

【方藥】

胃苓湯: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朮、人參、甘草、大棗。

【加減】

若大便清稀,加黃連、黃芩;若大便臭穢,加黃連、黃柏;若腹痛,加木香、砂仁;若小便不利,加車前子、通草;若煩渴,加麥冬、石斛;若氣虛,加黨參、白朮;若血虛,加當歸、熟地黃;若陰虛,加生地黃、玄參;若陽虛,加附子、乾薑。

【功效】

和胃止瀉。

【主治】

適用於小兒冷熱利的情況。

【現代研究】

現代研究指出,冷熱利多由病毒感染、細菌感染、寄生蟲感染、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。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瀉,並可能伴有發熱、嘔吐、腹痛等症狀。治療上以清熱解毒、止瀉止痛為主要方法。

【注意事項】

冷熱利患者應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攝取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飲食宜偏清淡,並可多吃蔬菜和水果。忌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
【預防】

冷熱利患者應留意預防感冒、腹瀉等疾病。平時應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攝取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飲食宜偏清淡,並可多吃蔬菜和水果。忌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