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熱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冷熱嗽

病證名,指因同時感受寒熱之邪而導致的咳嗽,屬中醫咳嗽證型之一。此證特點為患者對寒熱變化反應敏感,無論遇寒、遇熱,或飲冷、飲熱皆可能引發咳嗽,症狀表現複雜,寒熱錯雜。

病因病機

冷熱嗽的成因多與外感相關,常因調攝不當,如增減衣物失宜,導致寒熱之邪同時侵襲肺衛。肺主氣司呼吸,為嬌臟,易受外邪影響。寒邪束表,肺氣失宣;熱邪內鬱,灼津成痰,寒熱交爭,肺失清肅,故咳嗽頻作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咳嗽遇寒加重,遇熱亦發,或飲冷飲熱皆誘發。
  • 或兼見痰色白黏或黃稠,反映寒熱夾雜之象。
  • 部分患者伴隨聲音嘶啞(失音),此為邪客喉嚨,肺氣閉鬱所致。

治法與方藥

中醫治療冷熱嗽,首重辨別寒熱偏勝,以和解表裡、調和寒熱為原則。

  1. 通用方劑

    • 金沸草散消風散:兩方合用,可疏風宣肺,化痰止咳,適用於寒熱並見者。
    • 應夢人參散:益氣化痰,適用於體虛兼寒熱咳嗽者。
    • 款冬花散二母散:款冬花溫潤止咳,知母、貝母清熱化痰,適合痰熱偏重者。
    • 辰砂化痰丸八風丹:化痰鎮咳,適用於痰阻氣逆之證。
    • 四和丸:含化使用,緩解咽喉不適,調和肺氣。
  2. 熱邪偏重
    若熱象明顯(如痰黃、口乾、舌紅),可用葳蕤湯(加減法:去川芎之辛溫,加香豉以宣鬱熱)。

  3. 失音處理
    咳嗽兼失音者,可選《古今錄驗》續命湯宣肺開音;輕證則用消風散疏風利咽。

相關概念

冷熱嗽與一般外感咳嗽有別,其關鍵在於「寒熱錯雜」的病機,需與單純風寒咳嗽或風熱咳嗽鑑別。臨床上亦需注意與「痰飲咳嗽」、「肝火犯肺」等證型區分,以確保用藥精準。

(參見「咳嗽」條,進一步探討咳嗽的總體辨證框架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