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冷痧,病證名。因傷於寒邪所致的痧證。《痧證度針》卷上:「陰痧,俗稱冷痧。人當夏月乘涼於深堂廣廈之中,消暑於冰雪瓜桃之類,遂致遏鬱清陽,陰寒內冱,傷脾敗胃,凝結成痧者有之;又或寒涼敗脾,食痰內滯;或夜涼失被,觸犯外邪;又如暑天行路,驟飲冰漿,酷日操勞,多啖生冷」均易發病。證見嘔瀉、腹痛,面白唇青,汗出肢冷,甚則畜血唾血,寒偪熱溢,陰極似陽,或為盤腸、弔腳等痧症。治當溫通脾胃,並用刮痧、放痧之法。參見陰痧條。
冷痧的病因是由於夏季貪涼,過食生冷,寒邪侵襲人體,導致脾胃受損,氣血運行不暢,出現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冷痧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- 嘔吐、腹痛、腹瀉:是冷痧的主要症狀。嘔吐多為清水樣,腹痛多為陣發性,腹瀉多為水樣便,可伴有里急後重。
- 面白唇青:是由於寒邪侵襲人體,導致血液運行不暢,出現面色蒼白、嘴唇發青的症狀。
- 汗出肢冷:是由於寒邪侵襲人體,導致體溫下降,出現汗出肢冷的症狀。
- 畜血唾血:是由於寒邪侵襲人體,導致血液運行不暢,出現痰中帶血、口吐鮮血的症狀。
- 寒偪熱溢:是由於寒邪侵襲人體,導致陰陽失調,出現寒熱交錯的症狀。
- 陰極似陽:是由於寒邪侵襲人體,導致陰陽失調,出現陰盛陽衰的症狀。
- 盤腸、弔腳:是由於寒邪侵襲人體,導致腸道功能紊亂,出現腸鳴、腹脹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冷痧的治療方法主要有:
- 溫通脾胃:可用附子理中湯、四逆湯等中藥進行治療。
- 刮痧、放痧:可用刮痧板在患者背部、腹部等部位進行刮痧,以疏通經絡、活血化瘀。
- 針灸:可用針灸的方法刺激患者穴位,以疏通經絡、調理氣血。
冷痧的預防方法主要有:
- 夏季不要貪涼,不要過食生冷食物。
- 注意保暖,不要受涼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平時多喝水,保持大便通暢。
-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