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水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冷水嗽
冷水嗽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過量飲用冷水或寒涼之品,損傷肺氣,導致肺失宣降而引發的咳嗽。此症首見於《不居集》卷十五,載有:「冷水嗽,有飲冷水太過,傷肺致嗽,俗謂之湊肺。」故又稱「湊肺咳嗽」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肺為嬌臟,主宣發肅降,性喜溫潤而惡寒燥。若過食生冷,或驟飲冷水,寒邪直中肺經,致使肺氣鬱閉,宣降失常,氣逆上衝而為咳嗽。寒性凝滯,易傷陽氣,故冷水嗽多伴見痰稀色白、胸悶氣短等寒象。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咳嗽聲重、痰液清稀,或兼有咽喉癢、胸膈滿悶,遇寒加重,得溫稍緩。舌苔多白滑,脈象浮緊或沉遲。此類咳嗽與風寒襲肺之證相似,然其病因明確與飲冷相關,病程較長者可能損及脾陽,導致痰濕內停。
治法與方藥
《不居集》主張以紫菀飲為主方,取其溫肺化痰、止咳平喘之效。紫菀性溫而不燥,能潤肺下氣,配伍杏仁、陳皮、生薑等藥,可增強散寒宣肺之力。若兼脾陽不足,可佐以乾薑、白朮健脾溫中;痰濕偏盛者,加茯苓、半夏以燥濕化痰。
相關概念
冷水嗽屬「內傷咳嗽」範疇,與外感風寒咳嗽有別,後者多因外邪侵襲,起病急驟,而冷水嗽則以內傷為主,病程較緩。另需與「痰飲咳嗽」鑑別,後者多因水濕停聚,痰阻氣道,症見痰多黏膩,治療以溫化痰飲為要。
此症反映了中醫「形寒飲冷則傷肺」的理論,強調飲食寒溫對肺系的直接影響,臨床辨證時需詳察病因,區分寒熱虛實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