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冷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冷溫是中醫的病名,是太陽病的一種特殊類型。太陽病是指外感風寒引起的疾病,其主要症狀有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身痛等。而冷溫則是發熱而渴,不惡寒的太陽病病名。

冷溫的病因是風寒之邪客於太陽經,內鬱化熱,導致陽氣受損。臨床表現為發熱、口渴、不惡寒、頭痛、身痛等。治療上以辛溫解表為主,常用藥物有麻黃、桂枝、生薑、大棗等。

冷溫的預後一般較好,但若治療不當,也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冷溫的症狀,應及早就醫以免耽誤病情。

根據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的說法,冷溫又稱為春溫傷寒、客寒包火。春溫邪初起時常伴隨有風寒之表證,然後逐漸轉化為熱,因此稱為冷溫。初起的冷溫症狀通常有頭痛、發熱、身痛、惡寒等表證,同時也會有煩躁、口苦、口臭等內熱證狀。如果治療過程中未能有效對寒或熱進行處理,可能會出現斑、黃、狂、衄等變化,或者嘔、利、厥等憂慮症狀。

根據《重訂廣溫熱論》中所提到的,對於溫熱兼證的治療法,如果溫熱病合併寒邪,初起時必有頭痛、發熱、身痛、惡寒等表證,同時伴隨煩躁、口苦、口臭等內熱證狀。在治療過程中,如果針對寒而遺留熱濕侯,可能會出現斑、黃、狂、衄等變化;而針對熱而遺留寒濕侯,則可能會出現嘔、利、厥等憂慮症狀。

總之,冷溫是太陽病的一種特殊類型,其臨床表現包括發熱、口渴、不惡寒、頭痛、身痛等症狀。治療上以辛溫解表為主,常用的藥物有麻黃、桂枝、生薑、大棗等。若治療不當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對於有冷溫症狀的患者應及早就醫,以避免耽誤病情。